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非遗进校园:松江泗泾镇开展“非遗之星”琴童音乐会
2025年06月23日 12:16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23日电(徐银 汪瑞林)为更好地推进“非遗进校园”,展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丰硕成果。近日,“雅韵中华·琴悦江南”——2025泗泾镇琴童“非遗之星”古琴音乐会在泗泾实验学校举行。一曲曲空灵悠远的古琴声流淌而出,展现出泗泾古镇沪派江南的新时代人文画卷。

  这不仅是一场琴童们的音乐盛会,更是泗泾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沃土,培育非遗传承时代新苗的生动实践。本次活动由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松江区教育局、松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泗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泗泾镇教育委员会、泗泾镇中小学教育联盟等单位支持与指导,上海市松江区闻阊文化推广中心主办,泗泾实验学校承办。来自全镇5所中小学的50余名学生同台演绎,以悠扬的琴声奏响非遗传承新乐章。

  指尖轻拢慢捻间,千年的文化血脉在少年们的演绎中被悄然唤醒。松江区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国强,泗泾镇党委委员王芳,泗泾镇副镇长秦家喜,泗泾镇教委主任包心怡,松江区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副院长邓家承,松江区教育局活动中心副主任王瑾等嘉宾与师生及家长们齐聚一堂,共同聆听琴童们的古韵新声,大家对“非遗进校园”的长远意义予以高度肯定。张国强在致辞中强调,培新蕾、抽新枝,以文明实践为阵地,以古琴非遗为载体,讲好新时代人文松江故事,让非遗传承与文化自信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开花。

  泗泾镇教委主任包心怡介绍,围绕“打造文化活力古镇”目标,泗泾镇于2023年1月开始组织中小学教育联盟开展非遗古琴进校园活动。5所学校同步开设古琴社团课,将非遗传承与艺术美育相结合,希望让青少年在传承中找到文化价值,让古琴这一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未来,泗泾镇将持续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推动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音乐会上,琴童们化作灵动的音符使者。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的琴童以一曲《归来》开场,指尖抚过七弦,琴音仿佛在寂静的湖水中画出圈圈涟漪,把听众带入乡愁意境。随后,泗泾实验学校的5名琴童合奏《绿野仙踪》,又把听众带入早春晨雾的恬静与牧野的嫩绿之中。演出高潮时,松江四中琴童奏响《声声慢》,音符如水潺潺流动。泗泾小学琴童的《送别》则将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泗泾第五小学的17名琴童共同演奏《归来》,以更加壮观的演艺气势收尾。

  泗泾镇深耕“古琴非遗进校园”多年,已培养“琴童”300余人次,此次音乐会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与“非遗”艺术美育结出的硕果,来自各校的古琴社团代表们分享了习琴心路。“从初识丝弦的枯燥到感悟琴曲意境之美,古琴不仅教会孩子们古琴非遗技艺,更塑造了静穆专注的心性。少年之声铿锵,“传承”二字,便已内化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文化基因与责任担当。”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孙启航说。

  未来,依托坚实的学校联盟机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泗泾镇将持续深化推进“非遗进校园”,用古琴之音,讲述泗泾故事、传播泗泾声音。“当少年们的指尖流淌出三千年的遗响,我们清晰地听见——非遗传承的希望在弦歌中拔节生长。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薪火点亮未来,让千年琴韵在少年心中激荡,向世界展示中国古琴文化的独特魅力。”上海市松江区闻阊文化推广中心主任阮经和说。(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