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24日电(记者 李佳佳)在2025年中国国际金融展期间,一场由华为主办的媒体沟通会聚焦金融行业数据库架构的关键转型。来自华为、金融机构及数据库厂商的专家们,以实践为基,深入剖析了存算分离架构如何成为金融行业数据库升级的核心路径。
华为闪存存储领域总裁谢黎明直指存算一体架构在金融规模化应用中的痛点:资源利用率低、系统可用性承压、运维复杂度飙升。“当集群规模扩大,CPU和磁盘利用率可能不到5%”,谢黎明以数据揭示资源碎片化的困局。更严峻的是,本地盘年故障率约1%引发频繁应用响应慢、节点切换与数据重建,硬盘寿命批量到期后慢盘等亚健康状态频现,运维如履薄冰。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数据库总监王浩的实践佐证了这一判断:“本地硬盘损坏更换时,必然影响上层数据库运行”。
正因为如此,面对存算一体的局限时,存算分离架构的价值迅速凸显:首先,它具备资源灵活性与成本优化。计算与存储独立扩展,规避资源绑定的浪费。王浩分享了该行向存算分离转型的经验,当物理服务器转向虚拟化,故障恢复时间从“半小时以上”压缩至分钟级,开发测试环境资源复用更使硬件成本降低约30%。
其次,可用性跃升。专业存储设备内置多重高可用机制。华为金融数据库集团龚涛强调,存算分离能复用存储层久经验证的高可靠特性(如数据复制),为数据库提供坚实底座。
第三,运维效率突破。专业存储屏蔽底层磁盘故障对业务影响,硬盘固件升级不需停机。王浩期待,未来存储具备更智能的“治未病”能力,实现故障预测性维护。
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首席解决方案架构师沈刚则从技术演进角度指出,存算分离共享硬盘结合多读多写集群架构已成为数据库领域的“黄金标准”。该架构支持金融客户实现“三个不变”(应用逻辑、部署架构、运维方式不变)和“两个不降级”(性能、高可用不降级),助力中小金融机构啃下核心系统替换的“硬骨头”。
说到未来演进,专家们认为,存算分离的进化远未停止。在库存协同智能化方面,谢黎明展望通过数据库与存储在克隆、容灾等环节深度协同,探索异地RPO=0的突破。王浩则期待“参天多读多写引擎”等创新技术实现存储层对数据库高可用的直接支撑。
谈及数据安全升维,龚涛观察到金融业正从“网络安全”向“数据安全”深化,防勒索、核心数据贴身保护成为刚需。而说到AI驱动运维革命,沈刚描绘了数据库自调优、自运维的蓝图;王浩计划以AI替代人工处理常规告警与操作;谢黎明则指出大模型将实现复杂日志的智能根因分析。
与会专家特别强调,存算分离对中小金融机构具有战略价值。相比人力雄厚的大型银行,中小机构更需规避复杂的分布式应用改造。谢黎明建议其优先选择集中式+存算分离路线,以最小化改造风险。沈刚分享的案例极具说服力:某银行关键系统迁移至崖山数据库,“仅修改一行代码”,即实现Oracle系统的平滑替代。
金融业的数字化征程中,数据库架构的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存算分离以资源效率、系统可靠与敏捷运维破解规模化瓶颈,当AI技术开始重塑数据管理范式,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已在金融业核心系统展开。这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金融科技底座的重构,即唯有以“存”“算”为双轮协同驱动,方能承载数字金融新未来的万千气象。(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