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25日电(徐银 张一弛)歌会序章,一束追光定格在舞台中央,年幼的男孩紧紧攥着父亲的手,目送他跟随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参军的梦也种在了男孩的心底。上海民办高校迎“七一”、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师生歌会拉开了序幕。80年风雨如晦,80年红旗漫卷。男孩循着父亲的足迹,穿上新四军军装,将自己的青春梦想和艺术人生全部奉献给了祖国。歌会尾声,当年的男孩已成鲐背老人,在孙辈的陪伴下,向全场师生娓娓道来,“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有四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参军上战场……”他,正是“七一”勋章获得者、《红旗颂》作曲吕其明。


6月18日,“歌声嘹亮心向党·爱国奋斗薪火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上海民办高校师生歌会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举行。全市17所民办高校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演绎和聆听这场特别的思政大课,以歌为媒,致敬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歌唱祖国,奏响新时代上海民办高校立德树人、以美铸魂的奋进乐章。
市教卫工作党委一级巡视员郑锦,民办教育综合党委、民办教育协会、松江区教育局、松江区党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全市17所民办高校和西外外国语学校师生代表、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等出席。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剧《国之当歌》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舞蹈《书引云裳·源梦时空》
歌会以《红旗颂》的主旋律贯穿始终,分“序章:时空回响·红旗如画”“先锋淬火·旗魂永铸”“山河新颜·旌旗漫卷”“复兴征程·心火传旗”“尾声:信仰如炬·赤旗长歌”五个篇章,各所民办高校师生先后登上舞台,通过合唱、舞蹈、情景剧、音乐剧等形式,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流血牺牲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壮烈史诗,演绎了党旗引领下中华优秀儿女薪火相传、团结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上海市西外外国语学校舞蹈《我心中的河》
歌会邀请上海市西外外国语学校参与表演《我心中的河》,小演员们以翩跹舞姿勾勒军民鱼水深情,呈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创新成果。

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陈风亮情景讲述《一块石头的自述》
歌会还特别邀请江苏省金牌讲解员、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陈风亮带来情景讲述《一块石头的自述》。传承新四军精神的红色基因,是长三角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协作发展的重要内容。

著名作曲家、“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视频寄语
歌会首尾跨越时空,生动演绎了吕其明先生用一生追寻家国梦想的光辉历程。吕其明先生通过上海电影集团专门为全市民办高校师生录制了视频寄语。这位创作了《红旗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经典作品的人民艺术家今年已95岁高龄,他深情回顾自己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追梦人生:从少年报国的参军梦,到艺术启蒙的小提琴梦;从谱写革命旋律的音乐梦,到为大银幕奉献心血的电影梦。这四个梦想的实现历程,正是他践行文艺工作者使命担当的生动写照。他以艺术作品向抗日战争、反法西斯战争英烈致敬,并勉励青年学子,“要用百倍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们的青春要永远与祖国的脉搏同频共振!”
当歌会最后响起《我和我的祖国》,全场师生自发起立合唱,手中红旗整齐挥动,宛如红色海洋。这一刻,吕其明先生毕生追求的四个梦想,在这首承载了师生深情的歌声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经典作品的传唱,是历史与信仰的深情对话,是思政课堂的润物无声,是 “文艺为人民”的当代回响。

本次歌会由上海市民办教育综合党委、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指导,作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承担的“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创新计划”年度项目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继去年“歌唱祖国——上海民办高校师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歌会”后又一次民办高校协同育人的实践。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将持续依托“民创计划”、长三角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协作中心等平台,汇聚民办高校之力,将红色艺术资源融入党建和思政教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探索共建共享共育的铸魂育人工作体系。(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