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30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30日获悉,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系和智能传播系55名师生,来到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开展为期五天的“知县”新闻采风活动。
自2014年开始,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依托新闻实务课程创新开展“知县”夏季新闻采风,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新闻实践教学,锤炼学生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

十几年来,该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得到了中宣部和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高度评价。学院师生先后奔赴江西婺源、江苏太仓、安徽歙县、浙江丽水等地,将新闻作品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由本科生撰写的新闻、制作的纪实作品相继发表在《人民日报》、新华网、中新网、东方卫视、上观新闻、东方网等媒体,做强“实践育人”品牌。
本次采风聚焦青阳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涉及15个新闻选题,涵盖红色文化、创意旅游、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 师生团队深入村落、调研企业、探访特色民宿,足迹遍布青阳多个乡镇。通过实地走访,师生们真切感受到青阳依托优良生态环境和深厚文化积淀,因地制宜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加快乡村振兴的有力实践。
“这次采风让我们真正跳出课本,用专业视角触摸到传统文化的脉搏。”这是新闻传播学系2023级本科生汪美欣在采风中的体会。在青阳腔博物馆,汪美欣和她的小组同学与青阳腔传承人江进和青年演员柯敏展开对话。
青阳腔的三代传承人还花费两个多小时,为江美欣和索南德钦雍宗两位同学扮上了《百花赠剑》中百花公主和海俊的角色,教她们表演动作和神态。“这场体验不仅让我了解到戏曲演员的不易,更让我懂得每一片凤羽、每一针绣线,都是岁月沉淀的瑰宝,承载着代代相传的匠心。我们何其有幸,能为传统文化留存影像,助力传播。”汪美欣说。

“走访朱备镇将军村时,回乡创业青年‘小山’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们。在他朴实的讲述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当代青年选择回乡、筚路蓝缕开创事业的伟大与不易。”走访了当地生态农场后,2023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刘思嘉采风回来感慨道,“我们穿行于青山绿水之间,用脚步丈量土地,这必定会成为大学生活一段难忘的回忆。”

从留学生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学院一直在深耕的国际传播叙事创新实践。本次活动中,2023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俄罗斯留学生Alisa第一次来到中国农村。谈及感受,她说:“我们深入到青阳县农村采访农业企业家,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采访任务,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在那里,我遇到了很多真诚朴实的农民,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作为俄罗斯人,Alisa刚开始有点担心,“因为文化差异,有些话题我不太懂,怕理解不了。但多亏同学们的帮助和老师的指导,我们最终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新闻报道,我很高兴能成为这个故事的一部分。”
青阳县朱备镇副镇长胡敏章,既是本次采风活动的地方联络人,负责对接龙溪油坊、将军村和好运龙潭等点位,也是2014年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首批夏季新闻采风实践活动的参与者,那时她还是新闻传播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她说:“无新闻,不青春。2014年,老师带我们去江西婺源采风;11年后,母院老师带领学弟学妹来到安徽青阳开展‘知县’新闻采风。”(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