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第三届科技公共外交论坛暨2025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在沪举办
2025年11月02日 20:32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2日电(许婧)10月30日,“第三届科技公共外交论坛暨 2025 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在上海理工大学启幕,绿色科技、气候变化与城市治理领域的全球专家与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科技引领 城联世界”主题展开智慧碰撞,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探寻系统解决方案。

  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凌宇在欢迎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作为2025世界城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科技公共外交论坛”旨在汇聚全球智慧,探讨城市发展中生态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之道,同时将上海探索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的经验分享给全球。他表示,作为上海市首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上海理工大学将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多个环节持续发力,为城市的低碳转型与智能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在主旨报告环节,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立命馆孔子学院名誉院长周玮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张人禾先后发表演讲。周汉民作题为“以公共外交为桥,共筑低碳、绿色、智慧的未来城市”的主旨报告。他提出“绿联世界”的概念,指出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科技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低碳发展、污染治理和绿色转型。这也深刻体现了中国以科技创新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以开放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他认为,在建设可持续城市的道路上,未来可以从三个方向发力: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之力赋能城市低碳发展;聚焦绿色转型,以科技之路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强化智慧治理,以科技之智提升城市运行效能。我们要架起更多科技公共外交的桥梁,深化在相关领域的务实合作。

  周玮生院士作题为“世界城市的变迁与可持续科技创新”的主旨报告。他围绕历史演变、科技发展与现实启示三大部分,以生动案例展现了城市如何在文明进程与科技创新中不断演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认为,面对当今全球局势,绿色技术、智慧城市与人工智能正引领城市向可持续方向发展。我们应在传承文明的基础上,推动科技与生态的协同共生,构建韧性且包容的城市体系。

  张人禾院士作题为“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和风险加剧”的主旨报告。他指出,近些年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气候系统不稳定性显著增加,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作为气候变化敏感区,我国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未来,人类社会需要强化气候风险意识,采取务实举措,科学应对和减缓全球快速变暖。

  在圆桌论坛环节,乾于丰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钱锋、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伏晴艳、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徐象国、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院长张宏亮等参与对话。他们就城市低碳转型、绿色能源、碳交易和环境治理等领域,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展开交流。他们认为,科技持续引领城市绿色转型,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需加强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公共外交在其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理事长李文辉作总结讲话。他对出席会议的专家所作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他认为,与会专家深刻反映出绿色科技已经且将持续引领城市的未来发展之路。他表示,作为2025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的“第三届科技公共外交论坛”,恰逢“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启航之际,又与即将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紧密相连,搭建了科技公共外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叉合作与交流平台。

  作为2025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之一,“第三届科技公共外交论坛”由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承办,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提供支持。(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