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6日电(记者 陈静)“你读了王孝和烈士三封家书,如果请你回信,你会写什么?”“在杨树浦发电厂关停后,请你为杨树浦发电厂综合体蝶变升级设计一个方案。” “一棵树,要想在未来长得更高、更茂盛,它最需要做什么?是拼命地向上长出新的枝叶,还是默默地向下扎牢根基?”
记者6日获悉,上海电力大学携手上海市二十五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联合举办了一场以“光明之路话担当”为主题的思政课一体化展示活动。

活动现场,一连串鲜活的追问与实践教学,让担当精神在跨学段对话中变得可感、可学、可践行,这同时也是上海电力大学与共建中小学着力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和能源报国情怀的有益探索。
在课程展示环节,三堂思政课层层递进,勾勒出担当精神的时代传承。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高寒菁老师以王孝和烈士的革命事迹为核心,围绕“先锋作表率,抗争迎光明”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先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上海市二十五中学董华老师以上海能源电力发展史为脉络,聚焦“忠诚担使命,奉献聚光明”主题,将红色教育与职业精神培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身边榜样身上汲取奋进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观。
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燕老师紧扣“坚守显初心,创新强光明”主题,以电力领域领军人物的创新影像为核心,生动讲述上电人扎根杨浦、融入上海、服务国家电力发展的奋斗故事,引发学子强烈共鸣。在“星火永传承,共筑光明路”环节,大中小学学生共同点亮中国地图,合唱《灯火里的中国》,担当精神在不同学段的学生中实现接力和传承。

“王孝和烈士为了给工人争取正当的权益,面对反动势力毫不退缩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四年级二班的田果,在活动后仍难掩激动地说,“今后我要以王孝和烈士为榜样,好好学习、勇敢善良,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长大后也做一个能为国家、为社会发光发热的人。”
上海市二十五中学七年级三班高雅静谈到,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她了解了王孝和烈士的生平、杨树浦发电厂的发展和千千万万电力人的贡献,也使她对“岗位担当”有了更深的理解。“从杨树浦发电厂的工人到新时代的电力人,他们都在为心中的信念奉献。” 她表示,今后要以担当奉献精神为指引,学好本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部孟梓川说:“参与这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活动,于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从小学课堂里英雄故事点燃的担当萌芽,到中学阶段对奉献精神的认同践行,再到大学课堂上科技报国的使命诠释,我清晰见证了‘担当’二字在不同成长阶段的鲜活模样。”作为电气专业的学生,孟梓川也深感肩上的责任:“我们既是担当精神的传递者,也是继承者,更要成为践行者,用专业能力照亮他人。”
本次活动不仅为跨学段思政教育搭建了高效联动平台,更以电力领域的鲜活实践为载体,为青少年成长注入了精神养分。这种沉浸式、递进式的育人方式,既筑牢了青少年的思想根基,更激发了他们增长本领、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上海电力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强化与共建中小学在资源共享、课程共建、师资共育等方面的常态化合作,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