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金山创建上海首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1年01月28日 19:13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28日电(徐明睿 付婷)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新认定全国3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上海市金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上榜,这也标志着金山区的上海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跃上新台阶。

  金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19年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以来,金山区将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集中纳入产业园区域同步创建工作中,通过联合资源、联结农民、联通规划、联动发展,精一产,强二产,亮三产,形成了金山特色、上海代表、全国领先的“生产+科技+加工+品牌+营销”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我们围绕‘大宗农业做大规模、小宗农业做优品质、新兴农业做高价值’的目标,全力推动农业头部企业落地见效,”金山区委书记胡卫国表示,金山区紧扣超大城市的特点,在乡村嵌入更多产业、文化、生态功能,全力做响种源农业、精品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品牌,让“金山味道”飘逸四方,在农业价值链上越走越高。

  产业引领强特色,融合发展激发层级效应

  金山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面积106.3平方公里,覆盖金山区吕巷镇和廊下镇2个镇、22个村,耕地面积64539亩,农户2万户。2020年,产业园年总产值40.2亿元,果蔬主导产业播种面积6万亩次、总产值34.5亿元,主导产业覆盖率达85.8%。

  据金山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冯春欢介绍,目前,金山区已经通过用地政策倾斜、项目政策聚焦,延伸果蔬产业链条,建立集标准生产、精深加工、冷链配送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产品全产业链体系,开发了即食蔬菜、果汁果酱等高附加值产品,为全国中大城市菜篮子“两稳两保”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产业园内已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31家,培育了龙头企业11家,其中国家级2家,市级3家,形成了中央厨房链条式产业集群集聚基地,”冯春欢说,以国家级龙头企业鑫博海为例,鑫博海“中央厨房”年加工生产配送能力达4万吨、年产值近4亿元,每年带动农民增收950万元。

  “廊下以蔬菜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产业为主导,吕巷则以水果产业为特色,”据金山区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中心副主任余汛洲介绍,廊下镇聚焦“蘑菇”,主动出击光明森源、众兴菌业等食用菌知名企业,着力构建蘑菇生产全产业链体系,设计了蘑菇产业工业旅游线路,形成了由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一二三产业互利共生的新业态;吕巷镇则聚焦“水果”,以精品瓜果为基础,以水果文化为内核,以农耕体验为载体,形成了农文旅体教相互交融的新模式。

  事实上,近些年来,金山区农业发展早已告别了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种植、销售模式,“农业+体验”“农业+文化”“农业+科普”“农业+旅游”等涵盖“吃、住、学、游”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金山农业的一大特色。

  去年9月,吕巷水果公园核心区“三篱巷”项目建设完成,不仅围绕“花园”“果园”“菜园”主题进行了景观打造,还对水果公园基础设施进行了翻新、新建,仅在去年国庆期间就接待游客2万多人。

  吕巷水果公园核心区450多亩,是以水果产业为特色,以农业旅游为主的集采摘、观光、休闲、科普等活动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据上海吕巷旅游管理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时青青介绍,吕巷水果公园自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300多万人,带动了周边20多个合作社发展。

  “我们自己有100多亩桃子种植基地,加上施泉葡萄、敏蓝蓝莓等20多个合作社,共35种水果品类。2019年农产品销售额在80多万,”据时青青介绍,水果公园每年会举办百花节、蟠桃节、幸福吕巷水果嘉年华、小白龙信俗活动等,农旅融合发展也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

  除了龙头拉动效应,科技和现代化建设也在为金山农业发展赋能。目前,金山区已经建成一批技术高端、产出高效、绿色生态的高品质果蔬生产基地,晶绿合作社、浩丰合作社、博众合作社、国荣合作社、施泉合作社等5个果蔬合作社正发挥机械化示范点作用,果蔬标准化种植覆盖率达100%。

  “我们已培育家庭农场148家,合作社216家(其中区级以上示范社共13家)。以浩丰合作社为引领,正在示范推广蔬菜采摘后分级、包装盒预冷贮藏保鲜技术装备设施,”冯春欢说,“此外,产业园内‘金山味道’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特色的三级品牌体系已经形成,为金山农业发展带来更高附加值。”

  绿色发展做先驱,高质量农业提升乡村品质

  如果说产业引领正成为金山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前驱,那么绿色发展则是金山农业高品质建设的不竭动力。目前,金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大力开展绿色有机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覆盖率100%。同时,园内种养紧密结合,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100%,有机肥替代化肥成效显著,农药包装物和农膜等废弃物集中回收、集中处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8.7%,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9.5%。

  据介绍,产业园通过评定示范合作社,鼓励合作社带动传统农民进行绿色生产转型。以廊下镇的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通过统一提供基质料(培养料)、统一生产模式、统一技术指导,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形成了“三五牌”的产业化联合体,即农户投入500万(其中财政扶持70%,自筹30%)建设基础设施,实现年产值500万元,年收益50万元,构建了绿色循环发展、合作社联农带农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三赢”新模式。

  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既是农业工厂化、绿色循环的范本,也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种植模式的引领。

  2012年,联中食用菌合作社引进荷兰蘑菇种植技术,并结合金山水稻秸秆较多的情况,对蘑菇培养料工艺进行了改进,引入“二次发酵”技术,成为传统蘑菇种植工厂化绿色生产的先驱。

  “过去我们也是传统草棚种植模式,靠天吃饭,一年只能种一茬,不仅产量低而且人工成本也很高。2014年我们进行工厂化转型,对蘑菇种植采用恒温、有氧、智能化控制,不仅降低了成本,产量也大幅度提升,”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林根介绍,传统蘑菇种植每年产量在9公斤/平方米,而实行工厂化种植后,现每年产量可以达到400公斤/平方米,“现在我们的技术已经从‘二次发酵’提升到‘三次发酵’,每年可以种11茬左右,发菌时间相比于‘二次发酵’技术缩短了一半。”

  随着生产效益的提升,联中食用菌合作社前前后后已经扩建了6次,预计今年8月,该合作社“双孢菇生产基地”二期项目也将建设完成。

  其实,联中食用菌合作社工厂化生产模式的另一特色在于农业生产的绿色循环。据了解,该合作社培养料来源于回收的“水稻秸秆”和“鸡粪”的再加工,而生产蘑菇后废弃的培养料还可以作为农业肥料还田。“目前我们每年收购的稻草量在8—10万亩,预计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稻草收购量每年将达到20万亩左右,生产后可利用的有机肥年产12万吨左右,”陈林根说。

  明云食用菌合作社也是联中食用菌合作社工厂化生产模式的受益者。据该合作社负责人陈明云介绍,过去,他们发展传统模式种植效益很低,从2018年工厂化投产后,种植效益直线上升。“(过去)和现在没法比,现在二氧化碳、温度都是自动化控制调节,很省力,年净利润能达到50万左右。”

  目前在金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有4家合作社在联中的技术输送下完成了工厂化改造,今年,还有4家合作社工厂化改造正在建设中。

  “廊下蘑菇种植基础悠久,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种植,高峰时期曾有近40个传统蘑菇种植合作社。十四五期间,我们计划通过‘三五牌’模式的示范推广,带动更多的传统种植户转型升级,培养更多的新生代菇农,目标就是使廊下的老百姓更好地增收致富,”余汛洲介绍。

  生活富裕是根本,多渠道增收加强农民获得感

  其实,对合作社的工厂化转型,陈明云刚开始也是很担忧的。陈明云从事传统蘑菇种植已经有10年的时间,合作社有11间传统蘑菇草棚。随着生产效益的低下和人力成本的上升,2017年他开始进行工厂化改建,“毕竟要投入大量资金,当时有顾虑,也有压力。”

  2018年改建后的合作社正式投产,蘑菇产量从过去的9公斤/平方米,一下子跃升到300公斤/平方米,当年就获利50万,不仅让他信心大增,更让他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现在我这里有6间工厂化菇房,接下来还会继续扩建。”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金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产业融合、深化帮扶、抱团发展、组建平台等多种方式联结农民,形成共享机制,通过致富增收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万元,比全区平均高出30%。

  去年,吕巷水果公园“富小哥农家乐”正式开业。该农家乐不仅租用本地村民闲置老宅,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农旅融合发展为周边农民提供了多样化增收渠道。

  “老宅离水果公园100米左右,平时也是闲置在那里。租出去后每月可以有5000元的收入,”90后青年凌洁家里的老宅正是“富小哥农家乐”的前身,他表示,不仅他们家享受到水果公园带来的溢出效应,周围很多邻居种植的水果等农产品也拓宽了销售渠道。“随着水果公园的建设,不仅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近几年来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本村村民也享受到很多发展红利,”凌洁说。

  不仅如此,上海吕巷旅游管理发展有限公司还引导村民参与成立股份制合作社,并在自家宅基地上创业、就业,让村民宅基地生活+资产收益兼顾。

  “我们通过第三方思尔腾公司投资孵化成立了‘富小哥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由该合作社经营利用村民闲置或使用率低下的物业,并通过‘保底+分红’的方式帮助村民增收创收。除了‘富小哥农家乐’,第二个业态‘田心茶食’也正在筹建,”据时青青介绍,吕巷水果公园附近的和平里农民集中居住项目也将会部分参与到运营当中。届时将以农民自愿的形式,“自住一套房享受生活”“托管一套房赚取收益”,放大资产价值。

  “和平里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用地面积72702平方米,项目五期共计安置328户村民。目前该项目已签约55户,其中40户选择住一套租一套,15户选择全自住,”时青青说。

  而在廊下镇,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将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据余汛洲介绍,该产业园项目由廊下镇12个村集体共同出资2.9亿元投入建设,主要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每年以不低于6%的分红收益返还。

  “我们村集体经济投入500万元参与此次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入股,届时分红收益将以‘农龄分红’的形式分配给村民,”据廊下镇山塘村党总支书记吕春芳介绍,山塘村共有11万个农龄,入股分红的形式将使原有“农龄分红”翻一番。山塘村作为经济薄弱村,这种形式无疑为平衡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村民福利待遇提供了可能。

  此外,在产业园建设方面,金山区还加大政策倾斜,精准发力以解决农业领域“人、地、钱”问题。通过提高农户承包地流转补贴,引导承包地集中管理,46%的设施农用地、70.4亩国有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园建设,解决“地”的问题;将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00万组团资金等项目集聚到产业园,设计并提供“妈妈式服务”农业保险,主动帮助入驻企业疏困,解决“钱”的问题;着力选拔优秀人才,实施素质“登高”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955人,园内评选了6名领军人才、11名领军后备队和15名拔尖人才,解决“人”的问题。

  “金山区将采取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主体、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等方式方法,想尽办法尽可能多的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金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健表示,接下来,金山区将从高品质生产、高科技装备、高水平经营、高值化利用、高效益产出“五高”要求出发,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为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金山模式”。(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徐明睿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