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从时尚片场到乡野阡陌:摄影师成沛琦的镜头转向
2025年11月01日 12:10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日电(缪璐 杨宇光)在商业摄影领域,成沛琦的名字曾与闪光灯、高定礼服、明星肖像紧密相连 。2006年投身摄影行业以来,他的镜头捕捉过无数时尚瞬间,为 Dior、Zegna 等国际品牌定格过品牌调性,也为众多明星记录过镜头前的光彩。但近年来,这位资深摄影师却主动将镜头从聚光灯下转向乡野阡陌,用影像聚焦普通人与特殊人群,在公益拍摄中完成了艺术理念与创作心态的深度蜕变,更沉淀出《乡影凝光:乡村人物肖像公益摄影集》《沃土存真:乡村肖像摄影文化纪实》等饱含温度的艺术成果。

  2006年,刚走出校园的成沛琦带着对影像的热爱踏入摄影行业。彼时,商业时尚摄影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他凭借对光影的敏锐感知、对构图的精准把控,迅速在行业内崭露头角。从最初协助拍摄时尚单品,到独立掌镜品牌广告大片,再到受邀为明星拍摄个人写真与杂志封面,成沛琦的镜头语言逐渐形成独特风格 ,他既擅长用细腻光影凸显时尚单品的质感,又能精准捕捉人物情绪与气质,让商业拍摄兼具品牌传播力与艺术感染力。凭借出色的商业拍摄能力,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更成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成为商业时尚摄影领域备受认可的资深摄影师。

  若说早期的创作是在 “用镜头服务品牌与个体的高光时刻”,那么近年来成沛琦的创作重心转向,则是 “用镜头记录平凡生活里的珍贵力量”。随着拍摄经历的积累,他逐渐意识到,影像的价值不止于展现精致与璀璨,更在于留存真实、传递温度。“见多了片场的精致布景与精心设计的表情,反而更想捕捉那些未经修饰的、源自生活本身的质感。” 这种心态的转变,让他开始将镜头对准身边的普通人。菜市场里分拣蔬菜的摊主、凌晨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写字楼里忙碌的上班族,他用纪实的拍摄手法,记录下他们工作时的专注、休息时的放松,以及面对生活时的从容与坚韧。每一张照片都不追求刻意的美感,却因真实而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些普通人的日常瞬间,藏着最生动的生活肌理,值得被看见、被记住。”

  这份对 “真实” 的追求,进一步推动成沛琦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近年来,他主动联系多家公益组织,多次深入偏远地区,走进大山深处的村落与乡村社区,开展公益拍摄。他跟着村民一起上山劳作,用镜头记录下老人编织传统竹器时布满老茧的双手,孩子在山间奔跑时灿烂的笑容,以及村民们围坐火塘分享故事的温暖场景;他专注于捕捉传统节庆中的民俗细节,从妇女们刺绣时的专注神情,到祭祀仪式上庄重的面孔,再到夜晚村寨里亮起的点点灯火,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乡村的文化与记忆。为了让这些影像更具传播力与留存价值,他将多次公益拍摄的成果系统整理,先后推出《乡影凝光:乡村人物肖像公益摄影集》与《沃土存真:乡村肖像摄影文化纪实》等作品。前者以人物肖像为核心,通过近百张乡村人物照片,展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乡村居民的精神面貌,每张照片旁都附有简短的人物故事,让读者透过影像走进他们的生活;后者则更侧重文化纪实,将人物与乡村环境、民俗活动相结合,记录下乡村的生活场景与文化传承,为乡村文化留存了珍贵的视觉档案。

  如今,成沛琦的摄影工作仍在继续,商业拍摄的邀约从未中断,但他总会留出大量时间投身公益拍摄与普通人题材创作。对他而言,镜头的转向不是对过往的告别,而是创作生命的延伸与升华。“无论是时尚大片还是乡村肖像,核心都是‘用影像传递价值’。”他说,未来还会继续跟着公益组织走进更多偏远地区,用镜头为更多普通人与乡村人群立传,让那些藏在乡野间、日常里的真实与美好,被更多人看见,也让影像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传递温暖与力量的桥梁。

  从时尚片场的精致光影,到乡野阡陌的真实肌理,成沛琦用镜头完成了从 “记录高光” 到 “留存平凡” 的跨越。他的创作不仅为摄影行业提供了 “商业与公益结合” 的实践样本,更用一张张饱含温度的照片证明:最动人的影像,永远源于对生活的真诚观察与对人的深切尊重。(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