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在南极“盖房子”的中铁人
2024年02月03日 16:55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23日电(张践)近日在遥远的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主楼主体结构正式封顶距离新站建成投用更近一步

在南极盖房子就像搭积木

  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

  罗斯海新站包括主体建筑(含海洋科学观测平台)、地球物理观测栋高空物理观测栋大气观测栋等独立科研设施主要功能包括科研实验人员住宿物资车辆维修存放航空支持通讯保障等功能新站主楼分A、B、C三个区其中中间的B区是公共区域有餐厅办公室等未来通过餐厅区域开敞的大落地窗可以看向墨尔本火山整个特拉诺瓦湾的景色都尽收眼底两翼的A区和C区呈镜像对称包括了海洋实验室等区域上到二层则是度夏和越冬人员宿舍从宿舍还可以看到外界的景色可谓是南极的山景房海景房”。

  罗斯海新站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建筑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体现了集约绿色智能的特点在国内就已经量身定做了装配式钢结构件和功能模块南极现场拼装后即可拎包入住”。同时采用轻质高强的建筑技术与材料可以抵抗零下60摄氏度的超低温和海岸环境的强腐蚀

  为了保证在南极现场拼装施工顺利中铁建工集团罗斯海新站建设者于20237月就在国内进行了预拼装中铁建工集团南极罗斯海新站项目工程班班长吴兆兵介绍:“整个结构九百六十多根构件在国内都一比一全部搭上去了通过预拼装这个环节我们能够检验设计方面能不能满足要求构件的几何尺寸有没有问题。”

  由于南极现场不具备焊接条件罗斯海新站的钢结构搭建都是通过耐候性高强螺栓来完成在南极低温下常规的高强螺栓容易发生冷脆断为保障后期不产生影响结构安全的这种情况中铁建工集团特地定制了耐候性高强螺栓避免出现这种物理现象

  完成钢结构骨骼的搭建之后第二步就是安装功能模块根据功能划分模块分为度夏越冬办公室实验室厕所五大类一共84所有功能模块都采用国内加工现场安装的方式大大节省了现场的施工时间一些大型模块比如实验室后期还会进行组合装修

  第三步就是安装幕墙板给南极考察站穿衣服”——外面是一层不锈钢板背面是铝型材复合板最里面的一层有聚氨酯泡沫板让这件衣服不但坚固美观还特别保暖罗斯海新站的幕墙板超过1100不但数量多而且由于都是模块化生产对于安装精度的要求非常高中铁建工集团南极罗斯海新站项目幕墙板负责人李月强介绍:“必须把龙骨校正到误差5个毫米以内手工板才能够装得进去因为我们把误差控制得非常小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每天可以安装4050张板。”

  相比以前如今南极考察站的施工建造科技含量更高既节省了施工周期就像搭积木一样。”11次参与南极考察站建设的中铁建工集团南极罗斯海新站项目生产副经理罗煌勋感慨地说

 南极考察站背后的建设者

  罗斯海新站所在的恩克斯堡岛又名难言岛”,传说曾经有几名探险家受困于此度过了整整一个冬季历经的苦难难以言表恩克斯堡岛位于约东经164南纬75度附近的南极罗斯海特拉诺瓦湾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岛上岩石裸露盛行超强超干超冷的离岸风常常会风雪交加铺天盖地白茫茫一片

  2017年至2018年的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期间中铁建工集团承担了罗斯海新站临时设施的建设任务初登恩克斯堡岛的建设者上演了一场荒野求生”,顶着恶劣的气候条件,1天时间进行基本生存保障设施建设,20多天连续施工完成90%以上临时设施建设任务为后续罗斯海新站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奠定了基础

  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也是中铁建工集团第20次参与南极考察站建设目前正在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本次考察最突出的亮点是建设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我们此行的任务就是罗斯海新站基础建设主站建设以及中山站地面站工程建设和设备调试安装此次中铁建工集团有94名队员随船出征这也是我们历年来参加建站人数规模最大的一次。”中铁建工集团南极项目书记总工程师曹涛说

  2023111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开启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驶入深海后很多考察队员迎来了出海以来的第一个巨大考验——晕船头晕眼花恶心反胃每吃一口饭都是煎熬过西风带时这种感受更为剧烈尽管晕船大家仍在坚持工作抓紧细化项目实施方案定时对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进行细致检查一遍遍对既有施工方案交底研讨

  127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雪龙2”号和天惠轮经过历经5次破冰开道相继冲出冰区来到恩克斯堡岛附近位置开展卸货作业和人员登陆工作在罗斯海新站需要卸运的总物资超过5009300包括钢构件幕墙板等建设物资和生活物资时间紧任务重要趁好天气争分夺秒地作业

  为了尽可能提高效率和节省体力中铁建工集团南极建设者们站成一排将一箱一箱的物资接力传递组成一条人力传输带”。虽然累但大家都在一起干相互激励队员们没人退缩咬咬牙坚持主动请缨去两头最累的位置

  南极臭氧层空洞加上冰雪面反射的阳光对队员们的皮肤造成双重攻击”。因此在室外作业时要进行三重保护”——涂抹防晒霜再戴上面罩和墨镜于是原本熟悉的人相见了可能认不出对方要等他开口说话才恍然道原来是你啊就算如此严密防护依然难以避免被晒黑甚至晒伤吃饭时在食堂里碰见常常惊叹你怎么晒成这样啦

  恩克斯堡岛上罗斯海新站的主楼钢结构迎风矗立2023年的最后一天持续了几天的狂风没有减弱迹象早饭后机械师胡晴和队友们顶着风来到新站建设现场, “风太大吊装作业没法开展我就来帮着拧螺丝加固物件以及完善部分檩条。”这是他第9次在南极跨年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在这里要充分利用建设窗口期的每一个小时

  夏季的南极太阳一直挂在地平线之上队员们利用极昼加班加点从早上7点干到夜里”10不肯浪费工作窗口期的一分一秒胡晴说:“这就是南极天气变化无常但大家拧成一股绳肯定能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中铁建工人的南极情缘

  罗斯海新站并不是中铁建工人首次与南极考察结缘中铁建工人的南极情缘已经持续了20多年2002年以来中铁建工集团20次编入中国南极考察队先后参与了长城站中山站罗斯海新站的建设和维护任务

  1989226中国南极考察队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在东南极洲建成了南极圈内的首个中国考察站——中山站这也是继长城站之后的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它的建筑面积达到1600平方米实现当年建成当年越冬老主楼和老发电栋老气象台一样是中山站的第一代建筑

  当时的考察站建筑以集装箱式房为主作为科考人员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条件较为艰苦在中铁建工集团建设者初抵南极的时候用简易集装箱拼装而成的老中山站已经经受了十多年的风雪洗礼设施严重损坏简陋不堪。“都快到夏天了咱们的考察站外边裹的还全是冰看着都心疼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越冬的。”那时中铁建工集团的建设者们就期盼着有朝一日能把中山站建设成为最好的南极考察站

  首先是老中山站的拆除。2003老中山站生活栋已经服役了15基础风化钢筋裸露屋顶漏雨虽然做过多次防水和加固但效果仍然不理想在南极考察队的组织领导下建设者靠着有限的工具在一个月内顺利完成了生活栋拆除任务这一时期建设者还完成了长城站文体栋和废旧发电栋的拆除任务

  2007国家正式开启南极十五能力建设对中山站进行大规模扩建。2015南极中山站十一五能力建设圆满完成这一期间建设者先后在拉斯曼丘陵建成综合科研楼综合库车库高空物理观测栋废物处理栋污水处理栋锅炉房高频雷达机房直升机停机坪卫星系统主发电栋越冬宿舍楼新能源微网系统等工程

  曾经的科研通信栋设施设备简陋生活单调乏味后来建设者建成了3层的综合科研楼不但有了专门的医疗室手术室还有了小型放映厅健身房和室内篮球馆曾经的中山站极夜期间只能靠费用高昂的海事卫星电话和电子邮件与国内联络后来中铁建工人在中山站友谊山上架起了直径12米的白色足球”——中山站卫星系统实现了与国内全时在线的数据和互联网通信

  曾经的老宿舍楼条件艰苦又当办公室又当宿舍桌子都是用施工余料拼成的后来在新宿舍楼里24小时消防安全监控设备值班人员可以通过广播通知到中山站所有角落有新建地暖设备室内全天恒温24小时的热水洗浴有效解除辛苦工作给科考队员们带来的身体疲劳

  曾经的中国南极考察队员面临吃菜难的问题后来建成了蔬菜温室借助LED植物照明嵌入式温室控制系统等技术每月60公斤的新鲜蔬菜瓜果从蔬菜温室搬上餐桌中山站的考察队员们初步实现了蔬菜自由”。

  从科研设备到生活设施从小型附属建筑到大型建筑单体从后勤维护到环境治理中铁建工人用20多年的时间将中山站从简易的集装箱铁皮房改造扩建成为一座集科研观测生活环保医疗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科学小镇”,建筑面积达8500平方米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的船载直升机从空中鸟瞰中山站一座座建筑造型新颖色彩明快它们分布在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上共同组成设备完善技术先进也是中国极地科考史上规模最大的科考基地

    从中山站到罗斯海新站见证了中国南极考察站设计施工水平的迭代升级开创了新时代中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广大极地工作者辛勤努力下中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必将为造福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张践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