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4日电(杨海燕)全球乳腺癌发病率正以每年0.5%的速度攀升,2022年新发病例达230万例,已成为女性健康的“头号公敌”。同时,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朱丽教授团队率先完成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全乳切除联合假体重建术,正引领乳腺癌治疗进入“微创美学时代”。该技术通过腋下隐蔽切口完成肿瘤根治与外形重塑,术后体表“零疤痕”,在提升手术精准度的同时,将并发症风险降低30%。那么,乳腺癌机器人辅助手术相比传统手术有哪些优势?当前乳腺癌治疗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又有哪些乳腺癌预防的专业建议?近日,记者专访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朱丽,请她为大家解答。
乳腺癌机器人辅助手术相比传统手术有哪些优势?它如何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朱丽教授:我们是在2022年的11月完成了上海市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全乳切除,联合假体重建的手术,这个手术其实对于患者来说,它不但根治了肿瘤,而且同时我们做到了恢复它的外形,就是根治手术和重建手术,在一次手术的过程中去完成,同时我们这个切口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而言,我们这个切口是做在腋下的,也就是说非常隐蔽的地方。从外表外形上看,病人的乳房上是完全不留疤痕的。他的并发症,他的副反应也已经降到了最低
那我们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证,肿瘤的安全性等等,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证的前提下,我们再去拓展,机器人的乳房重建手术。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机器人比腔镜反而更有优势。
不同学科的专家是如何协作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能获得哪些全方位的支持?
朱丽教授:乳腺癌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这样的一个模式,已经成为当代肿瘤治疗的一个标准的模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肿瘤治疗,不仅仅是外科医生一个人的事情,我们包括从手术以前的影像学检查,包括我们的放射科医生、超声科医生,他会给我们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那当我们做完手术的标本,病理科医生会给我们更详尽的判断,我们也会根据病理的结果来决定。手术以后这个病人是否还需要进行全身治疗,那如果要进行化疗、放疗。我们的肿瘤内科医生和放疗科医生,也就加入进来,那同时因为人口老龄化,我们的病人有可能面临一些其他的夹杂症,比如说心脏方面的一些问题,心肺功能的异常,或者是心脑血管方面的一些疾病,这个时候,我们综合性医院的优势也就更体现出来。
分享一些您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的人文关怀?
朱丽教授:很多(病人)会有恐惧,恐惧来自于对治疗的未知,就是他不知道手术是怎么样做的,会担心,然后化疗放疗会有什么副反应,其实他都不了解,所以因为这些未知,所以他会焦虑。那我们医生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其实同时我也是在做一些科普的工作,那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减少一些担忧。
您认为当前乳腺癌治疗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朱丽教授:肿瘤患者的生存目标,在我们健康中国2030的国家策略里,其实它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患者的总生存,就说他活的时间的长短,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方面,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要提高患者的总生存,一方面要让他们活得更长的同时,也活得更好,那所以说,那怎么来保证这些患者活得更长,其实不光是就是他来的时候,我们做好手术,做好后面的治疗,更重要的其实是前端的预防,也就说全民的科普意识,对乳腺癌这个疾病的认识,那有可能就会让更多的了,就是广大女性更关注自己的乳房,所以就是预防这方面也是非常重要,那所以我们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包括我们的科普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其实也在做乳房全健康行动。
您能否结合临床经验为普通大众提供一些乳腺癌预防的专业建议?
朱丽教授: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正常的作息,特别是不要熬夜。年轻人现在都喜欢熬夜,然后就是,要及时的保持心理健康,因为现在工作压力都非常大,那谁没有压力呢,但是有了压力就不要积在心里,一定要学会,就是疏解。要有疏解压力的这个方式
那同时要定期的体检,就是说不要觉得,因为乳腺癌它是一个没有症状的疾病,很多病人发现自己摸到一个不痛不痒的肿块,没有任何感觉,所以就算很多人摸到了肿块,他也不来看的,他觉得不影响他的工作生活,他就不看。其实这也是错误的。所以对于乳腺癌的健康的理念,我们也是要多多的做宣传。刚才讲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理健康,还有就是要定期的体检,体检有问题了要到专业的医院来看,其实我想做到这几点的话,应该可以把乳腺癌扼杀在摇篮里。(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