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全国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联席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联合召集,未来产业科技服务平台提供支持。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及负责人参会,围绕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路径创新与协同机制开展深入交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第四届理事长、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吉林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蔡莉,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德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朱东杰,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刘志阳,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蒋益明,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副主任董正英,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李鹤和温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施永川等出席会议。

许涛书记对联席会召开表示祝贺,向长期坚守一线的院长和专家致敬。他表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底层能力”。本次联席会旨在倾听各方真知灼见、加强学习与互鉴,期待以开放交流促进协同共进,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蔡莉书记作题为“创新驱动创业理论与实践”的报告。她从数字经济变革出发,阐述“创新与创业”的关系正在由线性逻辑走向非线性的新价值探索,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报告提出“创新驱动创业”理论框架,强调由“资源素—机会极—多主体”在创新作用下形成要素互动与生态跃迁。

刘德英院长围绕“以课程建设促进学生需求侧思维培养”作报告。他指出,创新走向创业的第一驱动力在于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报告提出面向大学教育的三项转变:一是为干活找资源;二是从有答案到容纳不确定;三是从“说给别人听”到“自己动手做”。并介绍北大双创学院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打通拔尖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

朱东杰院长的主治报告主题为‘“四金”科创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系统介绍中科大“1234发展战略”与“四金体系”。他的报告强调重过程轻名次,通过公益性资助基金“不占股、无需偿还”、学生基金管理团队实战运作等,提升项目落地率并培养科技创投人才,同时牵头组建安徽省双创教育联盟推进导师培育与金课建设。

刘志阳处长以“加快构建中国创业学的自主知识体系”为题发言,围绕“创业学是否为独立学科、是否需要中国创业学、如何构建”三问展开,提出中国创业学应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以财富创造与分配为核心研究对象,形成兼具学科边界与本土话语的理论框架,他强调在吸收西方成果的同时,系统总结本土经验、讲好中国创业故事。

两场圆桌论坛,围绕“数智赋能:AI重构双创教育新范式”、“ 科教融汇:创新创业发展新模式”议题展开研讨,分别由董正英主任和李鹤院长主持。与会的专家代表有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主任王博、中央财经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葛建新、西安交通大学实践教学中心副主任陈立斌、北京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赵艳、上海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王驰、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助理院长周小宇、四川大学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吴迪、青岛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席岩、兰州财经大学双创办主任党建宁、太原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党委书记郭菲、深圳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副院长黄凯珊,他们就数智化场景、治理与模式创新、跨学科协同、校企联合育人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同时开展交流发言,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代表分享了可推广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案例,展示了多元化探索,共同体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丰富路径与区域协同。


会议最后还通过了全国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联盟联合宣言——《构建服务教育强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倡议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加强交流合作,共建资源共享、机制互通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协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与实践创新,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曹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