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葛兰素史克中国区总经理:中国是“增长引擎”,更是“创新策源地”
2025年11月05日 19:00   来源:中新网上海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5日在沪开幕,“全勤生”葛兰素史克(下称“GSK”)携带约20款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再度“赴约”,首次全面呈现其“防治结合、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解决方案布局,展现对中国健康生态构建的深度参与。

  回望与进博会一路同行的八年历程,GSK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余慧明用“开放机遇的放大”“创新成果的放大”“朋友圈的放大”这“三个放大”来描述这一全球生物医药公司的“进博感受”。

第八届进博会上的葛兰素史克(GSK)展台。GSK供图
第八届进博会上的葛兰素史克(GSK)展台。GSK供图

  “进博会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共享中国机遇的坚定承诺,让企业有机会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见证者’,变为‘参与者’和‘推动者’。”余慧明表示,以进博会为“风向标”,GSK看到中国在不断践行高水平改革开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例如企业行政手续的简化大大降低了企业制度性成本,跨境贸易的便利化更加有利于在华供应链布局,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有了长足发展。

  “在多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如今任何一家外资企业都会认同,创新产品在中国落地的速度已显著加快,且仍在不断提速。这给予我们很多信心。”余慧明说。

  不仅是新品落地,事实上,GSK于历届进博会上多个经历首展首秀落地中国的“进博宝宝”也在政策的“东风”中迅速成长,每年携带新获批的适应证重返进博舞台,成为GSK在华发展的生动“缩影”。

  也正是基于对中国市场的信心,GSK期望“到2031年,产品能够为中国四亿人口带来积极的健康影响”。“希望依托进博会,可以将更多先进管线和创新产品更快地引入中国。”余慧明说。

  她表示,进博会不仅是全球新技术、新产品首发、首秀的重要平台,更可以让还未上市的、未来管线上的产品在一个更高规格、面对公众的平台进行展示,将创新成果“放大”,“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可贵的。”

  第八届进博会,GSK将再次开启“未来时”,展示数款未来三年有望引入中国的新产品和适应证,“我们计划三年将18款新品与适应证在中国上市,集中于呼吸、免疫、抗感染、疫苗和肿瘤领域,覆盖从预防到治疗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这非常令人兴奋和期待。”余慧明透露。

第八届进博会上的葛兰素史克(GSK)展台。GSK供图
第八届进博会上的葛兰素史克(GSK)展台。GSK供图

  当前,中国崛起的创新力量也日益为外企所重视。就内部而言,GSK中国研发项目超过80%已并入全球同步开发。而在余慧明看来,中国本土生物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能力,正在为全球医药行业注入强劲动能、创造丰富机遇。

  她表示,GSK高度重视与本土生物制药企业的合作机遇,不断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如2025年,GSK与一家本土创新企业达成合作,将共同开发最多达12款创新药物,“我们凭借在药物研发、全球临床网络及注册申报方面的优势,可助力这些创新药物实现全球范围的落地与广泛可及,让中国的创新成果惠及全球患者。”

  “中国市场已不仅是GSK重要的增长引擎,更是我们创新的策源地,”余慧明坦言,GSK始终热情拥抱本土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良性竞争是对创新的驱动,会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也可推动一系列积极变革”,而“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未来必将对全球医药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进博会则是助推GSK在华“朋友圈”持续“扩容”,使其深度融入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进博会提供的多元化高质量研讨会“实实在在地帮我们创造了交流互通的平台,使企业有机会携手行业伙伴、领域专家等共同为政策发展建言献策,”余慧明说,另一方面,多年来,GSK也据此致力于通过多样合作深度参与助力如乙肝防治等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并在药物可及、专科医联体建设等方面共同探索医疗健康创新模式。

  余慧明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也是GSK的战略重心之一,“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可以坚定地说,GSK对中国的承诺将一如既往。”(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刘旭彤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