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载八赴进博会,对于总部位于瑞士的国际创新药物公司诺华来说,“进博快车”及其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令其感受尤为深刻:八年来,40余款创新药及适应证在华获批,占其1987年以来获批数量的四成;截至去年,近40款创新药物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截至去年底,逾8000万中国患者受益于“诺华创新”。
“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让诺华持续受益。”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李尧此间表示,进博会是一个凝聚共识、激发创新、促进合作的高水平开放平台,连续八次参展进博会,是诺华植根中国、与本土医药行业共成长的绝佳体现。

此届进博会,诺华将携带近20款覆盖心血管、肾脏及代谢,肿瘤,免疫,神经科学四大核心治疗领域的重磅创新产品亮相,包括多个“全球首款”创新产品与疗法。此外历年众多的“进博宝宝”们,以及11款获得盖伦奖的“明星产品”也将同台诠释这一百年药企雄厚的创新实力和扎实的创新步伐。
在李尧看来,进博会是诺华将最新产品和疗法展现给世界的一个无可比拟的窗口,也是推动诺华不断在本土创新生态中深深扎根、全方位融合的强劲力量。
当前,中国成为全球聚焦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全球约1/3的创新管线来自中国,中间有19%左右都是同类首创(first-in-class)药物。仅今年上半年对外授权金额就有近 660 亿美元,包括诺华在内的跨国企业都格外重视中国创新,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中国生物医药生态深度融合、共同成长。
就在今年六月,诺华宣布其在华发展新愿景为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价值和最值得信赖的医药健康合作伙伴”,恰是对上述观察的积极呼应。这一新愿景意味着诺华将公司的发展与中国本地医疗和创新生态系统深度绑定,希望更充分地发挥诺华作为行业领头羊的积极作用和社会价值。

在创新研发上,诺华已在中国开展超过100个临床试验。自2022年以来,诺华在中国的新药及新适应证开发已实现100%与全球保持同步。未来两年内,诺华计划实现90%以上的中国新药及新适应证注册申请与全球同步。
在促进药物可及上,作为最早支持“先行先试”和“港澳药械通”政策的跨国药企之一,诺华与政府及社会各界形成紧密合作,共同探索从政策先行区的早期准入到国家医保谈判,再到创新支付的多层次医药可及体系。在全国超过800个县域市场布局近1000家专业药房,打通县域患者院外购药的“最后一公里”。
在生态合作上,诺华与多家国内领先的医疗和研究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促进临床研究和实践,共同探索药物研发合作新模式,加强学术及人才交流。
同时,诺华也在持续加码在华投资。2023底,诺华投资6亿元人民币在浙江海盐建设的放射性药品生产基地,今年10月顺利完成主体竣工,预计于2026年底投产。当前,诺华也正考虑启动诺华中国总部所在的上海园区二期工程。
多年在华深耕,八年进博偕行,也使诺华中国的成长“稳步向前”。2025年前三季度,诺华中国区累计营收达到32亿美元。谈及这一成绩,李尧表示,对于一家高度聚焦创新的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而言,“持续创新”与“成功上市”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诺华在华深耕创新研发,同时在中国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中获得长足发展。此外,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无论是持续加速的创新药审评审批,还是不断增加的医保目录更新频率,都为诺华新药新适应证的快速上市提供了有力推动力。
当前,中国已经是诺华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的创新环境日新月异,市场空间越来越大。李尧说:“进博会是一个真正顶级的激发创意与促进合作的平台,诺华已经提前签约明年的第九届进博会,我们对未来在中国发展的信心非常足。”(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刘旭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