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朱冬冬教授聚焦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这一高发疾病,结合临床实践分享了疾病诊疗的核心要点与创新方向,为广大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

疾病现状严峻:发病率上升且复发率居高不下
据朱冬冬教授介绍,中国慢性鼻窦炎发病率在15年前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已达约8%,近10年来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约影响了3000万中国患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患者不仅要长期忍受鼻塞、嗅觉丧失、流涕等症状,白天呼吸不畅,夜晚难以安睡,连日常饮食的"味道"都成为奢望,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更值得关注的是,传统治疗方式存在明显局限。朱冬冬教授指出,以往依赖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案,对2型炎症相关的严重鼻窦炎鼻息肉效果不佳,5年内复发率高达50%-80%。频繁复发不仅让患者反复承受病痛,还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成为临床诊疗中的一大难题。
致病核心明确:2型炎症是关键驱动因素
谈及疾病成因,朱冬冬教授强调,2型炎症是驱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核心机制。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中新增的各类化工物质增多,人体免疫系统容易产生异常反应,这也是近年来2型炎症相关疾病增多的重要原因。
这类患者还面临更高的共病风险,常常合并哮喘、变应性鼻炎等其他2型炎症相关疾病。朱冬冬教授提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共病治疗理念,他解释,过敏性鼻炎患者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后,成年后发展为哮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也有相当比例合并哮喘,这些疾病相互影响、相互加剧,形成复杂的疾病网络,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健康负担。
治疗迎来突破:生物靶向疗法改写治疗格局
针对传统治疗的困境,朱冬冬教授指出,生物靶向治疗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革命性突破。这类疗法能够从根源上抑制2型炎症,精准阻断疾病进展,帮助患者打破反复复发的循环。
朱冬冬教授表示,这类靶向药物通过抑制2型炎症的关键细胞因子信号通路,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有效的治疗选择,尤其对于合并特应性皮炎、哮喘等共病的患者,精准控制2型炎症能实现多疾病的协同改善,帮助患者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刘旭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