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敦力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日前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举行了主题为“荷力共生,医工绽放”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在医工融合创新、学科建设升级、国际学术交流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全面启动。

重庆市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唐卫东先生、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谢春鹰女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白定群教授、科研处处长李俊龙先生、医学装备处处长廖正步先生、采购管理处处长潘亚俐女士、美敦力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副总裁兼全球总经理Jorie Soskin宋照瑞先生、美敦力中国区结构性心脏病、主动脉及周围血管健康业务副总裁黄芳女士、美敦力大中华区企业事务及传播副总裁曹珊女士、美敦力大中华区商务运营服务副总裁邓坚先生、美敦力大中华区信息技术区域服务副总裁孙晓宇先生、美敦力大中华区临床研究和医学科学副总裁钟敏女士、美敦力大中华区战略、产业合作及数字化创新副总裁周全先生、美敦力大中华区人力资源部副总裁张蕾女士等嘉宾出席本次签约仪式。

聚焦医工融合,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医疗技术快速迭代的双重背景下,主动脉疾病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其临床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患者个体差异大、成品支架适配性不足、改装技术标准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尤为突出。尽管我国已建立较为成熟的主动脉疾病诊疗体系,但在定制化治疗方案开发、前沿器械研发等方面仍存瓶颈,亟需构建更高效的医工协同机制。在此背景下,医工融合成为突破医疗技术瓶颈、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是打通临床需求与工程技术研发“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路径,是顺应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向精准化、创新化加速转型的大趋势。
本次合作将以“荷花”为喻,寓意双方联手虽起步细微,但随着持续积累,必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未来,合作将围绕共建医工转化创新中心、联合科研与学科建设、国际交流平台搭建三大方向系统推进。双方将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依托美敦力的研发能力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临床资源,联合开展主动脉疾病相关产品的研发与技术优化,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使患者将更早享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科研协作方面,双方将通过联合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与基金、共建实验室等方式,不断提升医院在血管外科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学科影响力。此外,合作还将支持医院专家参与国际高水平学术交流,推动中国创新技术和临床成果登上国际舞台,让更多患者将同步受益于国际前沿的治疗理念与技术成果。
白定群副院长表示:“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重医附一院围绕‘两个聚焦、两个推动’(聚焦学科人才建设、聚焦新质生产力生成,推动医院治理体系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此次合作,我们将从传统临床应用,前瞻性延伸至源头创新与共同转化。我们期待依托医院的临床资源、科研实力与临床洞察,结合美敦力的工程技术、产品化和商业化能力,在高端医疗器械、精准诊疗、智能健康管理等方向,共同孵化更多源于中国临床需求的创新成果,并推动其走向全国、惠及全球。”
强化科研协同,共绘医疗发展蓝图
医工融合是推动血管外科创新的核心动力。当前主动脉疾病诊疗中存在患者个体差异大、现有支架适配性有限等难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国内顶尖医疗机构,在血管外科及主动脉疾病领域拥有雄厚的临床资源、扎实的学术积累与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在复杂主动脉疾病的综合治疗与临床研究方面形成了显著技术特色。其血管外科团队经10年基础及临床研究,寻求解决难题的优选方案,未来还将继续通过医工转化创新中心,系统整合科研、专利、注册与推广资源,在主动脉支架优化、微创术式创新等方向实现突破,推动“医生驱动型创新”落地见效,实现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的双向促进。
在学科建设方面,本次合作也将为医院注入强劲动力。未来,双方将联合申报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凝练更具行业影响力的研究方向;通过项目协作与国际学术交流,将培养一批兼具科研能力与国际视野的青年医生。同时,企业也将为科研成果提供专业的工程化转化支持,助力技术实现快速落地,最终推动学科发展迈向体系化、国际化。
黄芳女士表示:“美敦力一直致力于‘在中国、为中国’,推动本地化创新生态的建设。我们期待将美敦力在主动脉疾病领域的技术积累,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临床优势相结合,共同打造‘从临床到市场’的创新闭环,助力中国医疗体系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与临床应用方面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未来,我们也希望将合作产出的优质创新成果推向全球,为世界范围内的主动脉疾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持续践行我们帮助全球患者‘减轻病痛、恢复健康、延长寿命’的核心使命。”(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刘旭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