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神风与铜钱——海岛日本遭遇世界帝国》出版 双重视角切入,还原13—14世纪鲜为人知的东亚海域交流史
2022年10月09日 14:52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9日电(李秋莹)元朝疆域辽阔,不但是地跨欧亚的世界帝国,也是海洋强国。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派兵征伐日本,均告失败。在整个蒙元时代,日本从来不曾接受过蒙元帝国的统治,也不是元朝的朝贡国,日本的朝廷或幕府甚至连一次正式的外交使节都不曾向元朝派出过。与后来中国明朝与日本的封贡关系相比,对于元朝来说,日本只是一个偏居海外的“不臣之国”。在整个欧亚大陆及周边地区,日本都算是一个异类。那么,日本是蒙古时代的例外吗?

  跳出战争叙事,还原一段经济和文化上的“蒙古袭来”

  中世以来,岛国日本以“独善”的姿态,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其作为“神国”“佛国”的自尊,严格保持着孤立主义的对外态势。面对元朝的战争威胁,日本统治者坚持的不理会、不答复、不让使节进京的孤立主义态度,没能阻止元日战争的发生。从战争的规模、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来看,除了宗教和精神层面,元日战争对日本的影响是很小的,但即使两国遥相对峙,日本社会上下对中国商品和文化的需求也未曾中断。

  由于一场海上风暴使日本扭转了“蒙古袭来”的战局,日本举国信服神风相助,陷入宗教狂热。为了筹措兴建寺院的资金,日本不断向元朝派出贸易船只,随船去元朝求学的日本禅僧规模甚至超过宋朝。宋元铜钱逐渐成为日本的通用货币,影响了其财富流通结构、日常经济生活甚至社会政治秩序;入元留学僧们在元朝生活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他们对元代中国社会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回到日本以后,往往能够进入贵族和武士社会内部,以“知中派”的身份活跃于日本政坛,给日本社会和文化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

  譬如枯山水、园林、能剧、狂言、茶道、水墨画等繁荣的室町文化,就是日本本土文化与宋元文化嫁接之后开出的绚烂之花,其中很多的源流都可以从宋元文化在日本的载体——五山禅院当中追溯。这与14世纪的东亚海域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出入丰富史料,生动描绘日本中世政治、宗教、社会的危机与变局

  “蒙古袭来”后短短几十年,击退忽必烈的日本镰仓幕府灭亡,继起的室町幕府与天皇争斗不已,日本由此进入南北朝分立、天皇与武士地位逆转的时代。作者康昊试图通过叙述“蒙古袭来”前后的史事,为读者呈现一幅日本中世政治、宗教、社会的整体面貌,深入浅出地介绍日本中世国家的政治形态和潜在矛盾。

  康昊是日本大阪大学硕士、博士,曾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教师。他讲课生动风趣,擅长使用精妙的比喻解释陌生的历史名词,不但将“蒙古袭来”前后一百年来日本政局的明争暗斗讲得跌宕起伏,也深刻揭示历史的巧合、胜败的代价和鲜为人知的史实。

  为抵抗“蒙古袭来”,本来相互制衡的幕府、天皇、寺社三大势力,演变为“战时体制”,权力集中于镰仓幕府,这有助于整军备战,后续却加剧了御家人之间、幕府与“恶党”之间的矛盾,埋下幕府晚期政治斗争的引线。

  再比如,了解武家和公家、幕府和朝廷各自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理解日本中世国家的关键点。但很多国内读者对中世日本的庄园制经济较为陌生,并不十分清楚公家贵族、幕府和御家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康昊引入“户主”“二房东”“收租人”等生活中常见的概念解读,镰仓幕府在日本中世的性质也就一目了然了。

  新锐历史学人最新研究成果,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本书从元朝攻打日本,两国间最激烈的对抗“蒙古袭来”讲起,到元朝灭亡及明初实施海禁为止。关于这段历史,国内出版的著作大都从元朝视角切入,而本书的观察点时而在元,时而在日,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刘迎胜认为,全书多处体现了作者对日本史料与日本学者研究成果的收集和在元日关系研究中多年的学术积累,不仅视角独特,书中挖掘的史料也以小中见大的方式展现了元史研究的新进展。《东亚观察局》主播、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沙青青也表示,这是一部讲述中世日本与元朝关系的力作。尤其是跳出国别史的局限,以大视角纵观、小细节切入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通过还原东亚海域之上这段鲜为人知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我们得知,日本没有因为元日战争而成为蒙元东亚秩序下的孤岛。日本不是因战争,而是因交流和贸易进入世界史上的“蒙古时代”之中。这段东亚海域交流史,是元朝对日本一次经济和文化上的“蒙古袭来”,它甚至比战争本身更为重要。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