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听路:中国当代声音艺术实践”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幕
2024年03月18日 19:06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18日电(张亨伟) “听路:中国当代声音艺术实践”(以下简称“听路”)近日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幕。殷漪担任策展人,参展艺术家为陈维、孙玮、王长存、颜峻、杨嘉辉、张安定。

  展览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2010年为时间上的浮标,以当代艺术视野中的展览为线索,通过文献与档案来回顾声音艺术在中国的在地过程,观察中国声音艺术家的创作演变,思考声音艺术在当下的艺术生态与未来的可能。

  “听路”没有采用通常文献展俯瞰的视角去构建全景式的图景,而是把声音艺术与视觉艺术、中国城市化进程、文化转型之间的复杂关系作为切入点,为公众提供一个新的“听角”。同时也以此为背景,呈现中国声音艺术家群体的境遇。

  基于如此的策展思路,“听路”选取了“唤醒巴特西”(2006,伦敦)、“转速:中国声音艺术大展”(2013,上海)和“原音:太原的地方声景”(2021,太原)三个展览作为锚点,展示文献包括但不限于三个展览的档案资料,部分参展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声音艺术作品,艺术家访谈,艺术评论文章。

  “听路”作为一个短语,是不符合日常语法规范的。按日常逻辑,没有一条路是能够被听到的。路总是通过被看到,而得知。“看”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路也总是需要向某个明确的方向延伸。这样,我们才可以安全且有效地行走至目的地。这是一种视觉主导的认知与思维,今天的文化也是以视觉为主导文化。

  作为艺术展览,提供一种关于艺术的知识不是本次展览目的,策展人希望“听路”是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话语空间,一个思考场域,它有关于“声音艺术”、“艺术”、“声音”、“听觉”、“听觉文化”、“空间”、“视觉”等等。

  当下,于我们周围的媒介物质环境加速迭代更替已然常态化,当艺术以特有的方式回应这一现象时,艺术主动或被动地成为了各种社会力量的新兴角力场。在这样的背景与视野中,重新评估“听觉”与“声音”的价值和潜能是文化自觉也是文化洞见。而在此过程中,重新评估声音艺术在中国当代的实践是为首要。对声音艺术的种种阶段性的认知与评价不仅在学术意义上与艺术史、艺术理论、声音研究、听觉文化相关;也关联到更宽泛的当代艺术创作方法与形式;也将作为一种实践,更广泛地介入我们如何感受、认知、思考我们自身与他者,与世界。因为“听”是一种感受方式、思考方式和存在方式。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出至2024年6月16日。(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张亨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