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16日电 (记者 王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和徐汇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上海主会场活动暨文化遗产季启动仪式16日在徐家汇书苑举办。今年,上海继续联动“国际博物馆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两大文博节日,于5月至6月围绕“守沪文脉,创享未来”主题,推出展览、乐游、市集、美育、演艺、微拍等六大板块主题活动,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沉浸式文化体验之旅。
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已备案博物馆171座。以2024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2480.26万计,每14.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全市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949个,共接待观众4086万人次,相比2023年增长31.9%,创历史新高。

今年文化遗产季期间,上海全市将推出80项主题展览、百余场线上线下特色主题活动,涵盖知识竞赛、互动体验、音乐演出、文创市集等多元形式。同时,145家博物馆、73家美术馆将在5月17日至5月19日减免费开放,以惠民举措拉近公众与文化遗产的距离。
为推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携手大众点评平台,于5月16日至6月30日打造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精彩活动。线上,大众点评平台启动“守沪文脉,创享未来”文物探寻行动,发布“守沪文脉”上海文化遗产主题游地图,涵盖热门文物建筑、博物馆、历史街区等,精心规划红色记忆、博物致知、寻根溯源等8条寻访线路,搭配数块文化地图拼图,邀请市民游客以文物为密钥、以城市为卷轴,串联历史记忆与当代探索,开启穿越时空的文化解码之旅。

线下,首届“申活集”文物文创巡回市集精彩亮相,沪上重点博物馆、美术馆、老字号、文创企业等与文博相关主体纷纷参与,集文创销售、教育体验、艺术展演于一体,为市民带来文化内涵与互动体验兼具的文博派对。首场市集于5月16日至5月18日在徐家汇书院广场举办,后续还将在思南公馆、大学路、今潮8弄等地接力登场。
作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璀璨窗口,上海的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中国故事,更吸引着全球友人的目光。今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新民晚报推出“老外逛上海”文博篇,首集也于活动现场与观众见面,邀请到3位留学生一同探寻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而在“我的上海记忆”——城市文脉故事分享环节,留学生、外国友人、文物保护志愿者以各自的视角,讲述了他们与上海文化遗产之间的鲜活趣事,勾勒出一幅多元交融的城市文脉记忆画卷。

紧扣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当天的“人工智能×博物馆:数智共创博物馆未来分享会”上,沪上重要博物馆代表与高校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与文博领域的融合创新,深入探讨数智技术如何为博物馆创新发展赋能,让文物在新时代“活”起来、“潮”起来。
同时,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发布了首批全市智慧化展示体验项目推荐名单,精选涵盖数字展览、AR互动、元宇宙体验等前沿技术应用的30项智慧化项目。上海博物馆线下“山水江南”数字展、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沧海云帆AR元宇宙特别体验、上海天文馆“穿越星河”XR沉浸式天文科普体验等一系列项目,通过科技赋能,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数字文化产品,推动传统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