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22日电(记者 姜煜)记者22日从总部位于上海的高德美获悉,在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高德美作为捐赠方支持的“感动,始于肌肤”三江源年保玉则草场生态修复与社区行动项目正式启动。
此次项目将持续推进生态与社区双维修复工作,计划巩固已修复的500亩草场基础上,新增修复200亩退化黑土滩草地,并支持南杰赛尕妇女合作社进行藏族毛织品“毡”的传统技艺培训,助力生态保护与传统文化传承协同发展。

作为致力于成为全球皮肤健康领域的知名企业,高德美始终秉持“每一个进步,为每一寸肌肤”的理念,致力于为人类皮肤健康提供专业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此次年保玉则草场生态修复与社区行动公益捐赠项目,是高德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实践,体现了高德美不仅关注人类肌肤的健康,也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肌肤健康。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生命的第一道防线,而地球的生态系统,就如同人类的肌肤,同样需要精心呵护与修复。“高德美中国总经理雷红雨女士表示,”我们不仅关注大众的皮肤健康,也关心‘最大肌肤’——地表生态环境的再生与健康。”
除了生态修复,高德美也关心高原居民在极端环境下面临的皮肤健康问题。2024年,高德美编撰汉藏双语版《高原护肤图鉴》,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系统介绍高原环境下的护肤知识,切实提升牧民对皮肤健康的认知与管理能力。
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生态多样性,也覆盖着一层厚重而细腻的“文化肌肤”。截至2024年底,该地区已有3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代表性名录。
2025年,本次公益项目计划涵盖文化赋能板块,走进囊谦县毛庄乡,支持南杰赛尕妇女合作社的藏族毛织品“毡”制作培训。自2013年成立以来,合作社组织当地藏族妇女从事牦牛毛与羊毛手工编织,不仅保留了传统技艺,也推动了女性参与社会工作。藏族毛织品“毡”的制作工艺技艺独特,需将本地的牦牛毛、羊毛和羊绒等材料,经热水浸泡、碾压、揉搓等多重工序手工黏合而成,成品既具实用价值,又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构成高原“文化肌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合作社已由13位藏族妇女组成团队。今年,高德美将通过该公益捐赠项目支持其开展系统化的手工艺培训,助力推动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每年为我国和周边国家提供超600亿立方米的优质淡水,滋养着数亿人口,并支撑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生态稳定性不仅关系国家生态安全,更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风向标”。
近年来,三江源生态环境在多方努力下逐步从“退化”向“恢复”转变。然而,受高寒、高海拔、高紫外线等自然因素影响,草场退化与黑土滩扩张依然严峻,生态修复任务艰巨。
“感动,始于肌肤”社会公益项目自2023年起,已支持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区域修复500余亩退化的黑土滩。2025年,高德美将支持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的“年保玉则草场生态修复与社区行动项目”,以期通过多项科学措施,包括优化本地草种混播比例、推行休牧管理,引导牦牛踩踏施肥等科学手段,稳固已修复的黑土滩,并计划新增修复200亩黑土滩,进一步增强土壤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正如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负责人陈熙尔所言:“生态修复不是孤立行为,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协作。”牧民观察发现,随着修复推进,雪雀、胡兀鹫、狐狸等野生动物出没草场增多,生态系统活力显著增强,项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已初见成效。
“感动,始于肌肤”不仅是一句品牌主张,更是一份对生命、自然与文化的深切敬意。从守护人类肌肤,到修复地球“肌肤”,本次项目旨在为这片“生命源地”播种希望,触发生机,促进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