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光启书局出版《琥珀光与骊珠:中国葡萄酒史》
2025年06月16日 15:15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16日电 (王笈 肖峰)德国汉学家柯彼德所著《琥珀光与骊珠:中国葡萄酒史》近日由光启书局出版。

《琥珀光与骊珠:中国葡萄酒史》书影。 光启书局 供图
《琥珀光与骊珠:中国葡萄酒史》书影。 光启书局 供图

  该书讲述了从石器时代至今的中国葡萄酒历史,历数远古和上古时期、夏、商、周、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近现代等时期中国葡萄酒的酿造、饮用、传播、文化等,并对每一个时期都提炼了特定的主题。如夏商周已有举世无双的发酵和酒礼文化,汉唐发展至高峰,宋朝趋于细斟慢饮,明清因专制统治而衰落,近现代则逐渐复兴。

  全书着力强调中国葡萄酒的本土脉络,反对葡萄酒是西方“舶来品”的观念。中国酒文化底蕴深厚,但大众大多将葡萄酒视为外部引入,忽略了中国有悠久的本土葡萄酒历史文化。书中通过大量史实勾陈,结合考古发现分析,向读者证明——葡萄酒非但不是“洋酒”,还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世界的葡萄名酒名录中,中国葡萄酒应当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作者梳理了大量考古和文献案例来论证这一观点。例如河南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精饮料,其原料很可能是野生葡萄;《诗经》中记载的葛藟和蘡薁是中国本土特有的野生葡萄,可能是早期酿酒的原料;商周时期形制多样的青铜酒器,丰富的酒礼和饮酒仪式,反映出已经有发达的酒文化;唐诗中的千古名篇“葡萄美酒夜光杯”“寄花寄酒喜新开”等与葡萄酒密切相关;近当代中国涌现出“长城”“张裕”等知名民族品牌。

  该书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看待葡萄酒历史,体现出宏大视野。葡萄酒是一种全球性酒类饮品和文化载体,绝大多数欧亚文明都与酒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远东、中亚、近东、高加索等地区的新考古发现表明,原始社会以来,葡萄酒贯穿于欧亚所有民族和文明的发展历史,直接促进了跨欧亚大陆史前社会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数千年来,欧亚大陆各个文明之间互通有无,表现为移民、商业、贸易、技术与思想交流、宗教与世界观的传播。葡萄酒就是一个考察这种文明交流的重要切入点。

  据悉,《琥珀光与骊珠:中国葡萄酒史》是光启书局“海路与陆路”丛书的首批书目之一。丛书旨在引进、译介关于中西交通(中外关系、中外交流)、亚欧大陆与海洋的历史文化著作,已推出的书目有研究中国与美洲之间海上丝绸之路的《尤物》、中亚研究巨擘费耐生的《中亚古代史》、东方研究权威乔治·胡拉尼的《阿拉伯人的大航海》。(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