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13日电(周庆贵 曾玉竹 许婧)7月12日-13日,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荣昶—文治杯”全球大学生诗词大赛(简称“大赛”)“墨韵古香”雅集暨颁奖典礼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举办。经过初评(2轮)、复评、终评,最终评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6名,优秀奖19名。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学子荣获特等奖,复旦大学、九江学院、清华大学学子荣获一等奖。
本届大赛于2024年11月28日启动,2025年2月28日截稿。本届大赛以“沧海遗音——读叶嘉莹《鹧鸪天》有感”为主题,致敬叶嘉莹先生。叶嘉莹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在中华诗教弘扬领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2024年11月24日,叶先生去世。
与前两届大赛不同的是,本届大赛完成了从“全球华人大学生”到“全球大学生”的华丽升级。这不仅在更为宽广深远的维度传承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而且也突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本届大赛投稿数前十的高校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和云南大学。境外高校9所,外籍作者2人(日本、加拿大)。
以大赛为抓手,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发起建设“上海交通大学荣昶诗教基地”。为更好拓展赛事溢出价值,赋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人文学院联合赛事组委会将面向基础教育附属学校构建若干大中小一体化衔接的诗教基地,开展“大学诗教游”“诗教进附校”等活动,适时拓展赛事中学生赛道,提升中小学教育阶段优质诗教资源供给,助力中小学生诗词素养形成。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的“诗教”工程蓬勃开展,形成了“研究—教学—创作—实践”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上海交通大学“荣昶-文治杯”全球大学生诗词大赛,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荣昶公益基金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承办。赛事聚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为创作古体、近体、词曲等传统旧体诗,旨在引领新时代旧体诗词的创作,创新发展旧体诗词范式,自2023年首次举办以来已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强烈反响,成为全球大学生展现诗词才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