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国内第一套文化创意学专业系列教材——“博学·文创”系列丛书在沪首发
2025年07月15日 20:11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15日电 (记者 许婧)由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文创:理论与实务双向赋能——‘文创丛书’首发仪式暨文创产教研融合教学研讨会”1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研讨会上首次发布了国内第一套文化创意学专业的系列教材——“博学·文创”系列丛书,该系列教材共7本,包括《文化创意学概论》《文化创意传播学》《文化创意伦理与法规》《会展文创理论与实务》《旅游文创理论与实务》《文化创意设计学》《文娱文创理论与实务》,涉及文化创意学多个关键领域,涵盖文化学、传播学、法学、设计学、博物馆学、旅游管理学等多学科,标志着我国文创教育与理论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

  文创丛书主编、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薛可表示,文创丛书立足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形势、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新需求、文化创意教材建设新体系的时代背景应运而生,作为国内第一套文化创意学专业的系列教材,已有近100所院校使用该套教材丛书并纳入教学体系,累计销售量突破2万册;丛书注重思政性、原创性、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协调整合,以期实现从“才”到“人才”、从西化到中国、从单一到融合、从象牙塔到大社会、从课堂到课外、从“泛化”工具到“专精”工具的升级转变,推动中国自主文化创意知识体系建设并培养中国特色的高阶性文创领军人才。

  从建构文创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性看,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波英强调文创产业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持,文创教育应当与时俱进,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复旦大学出版社副总经理、编审王联合认为文创这一新兴领域尚未形成理论指导实际、实践促进理论的良好循环,制约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才的精准供给,而今天发布的“博学·文创”系列丛书有助于推动建构中国文创自主知识体系。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邵明华教授介绍了山东大学建设中国第一套文化产业管理教材的历程,她认为构建原创性教材既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学科体系是否成熟的重要衡量指标,并阐明薛教授及团队首发的“博学·文创”系列丛书对培养文创人才的重要性。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方毅超肯定了“博学·文创”系列丛书在本土化程度、技术前沿性、学科交叉性、教学实用性上的显著优势,赞扬丛书实现了高校教学+行业从业者双导向的受众定位。上海工艺美术厂董事长孙佩从实践视角剖析了业界对文创知识体系及高阶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期待,也肯定了丛书在关注理论的基础上对实践案例的重视。

  在赠书仪式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程金华教授,杨浦区图书馆党支部副书记孙喆,复旦大学出版社副总经理王联合,文创丛书主编薛可教授共同参与赠书活动。

  下半场围绕“如何培养中国特色的高阶性文创领军人才”展开研讨,来自高校的多位学者深入剖析了当下文创人才培养的痛点与破题之道。来自产业一线的文创从业者从不同维度剖析了文创人才的现实需求。文创丛书系列联合主编邓元兵、花敏、龙靖宜分别从“获得感培养”“产业视角嫁接”等角度分享了丛书的编写逻辑。

  《文化创意学概论》联合主编、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余明阳教授总结了本次研讨会的三个核心意义:第一,发布了中国首套系统化文创教材,助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更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第二,通过“政、商、学、媒”的四方创新融合,推动产教研学协同育才;第三,前瞻性地探讨了丛书后续数字化内容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向的必要性,并阐明数字资源、英文出版等创新出版方式的市场价值,以及中国文创教材应走向世界的国际传播使命。(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