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17日电(陈静 喻文龙)一名来自江西鹰潭的69岁房颤患者张先生(化名)上海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接受“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介入手术。17日,他顺利出院,踏上回乡的列车。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发作时心房每分钟可跳动350—600次,导致血液在左心耳处淤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脑动脉,就会引发中风,甚至危及生命。数据显示,房颤患者中风风险是常人的5倍,且致残、致死率极高。罹患高血压和心功能不全张先生不仅患有房颤,心脏时常“咚咚咚”地乱跳,喘不过气来,还因患胃癌接受过胃大部切除、有胆囊切除病史。这些病凑在一起,传统的抗凝治疗对他来说风险极高,让当地医生束手无策。

静安区市北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和中国心衰中心认证单位,每年冠脉介入治疗600多例、诊治心衰患者900余例。7月初,张先生和家人辗转来到市北医院求医,希望在这里找到解决“心头大患”的办法。该院心内科主任曹华明结合患者意愿,决定为他实施“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介入手术。这场高难度手术,不是心内科一个科室“单打独斗”,而是市北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强强联合”。
术前,心内科联合超声科、麻醉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团队开展了详细的病例分析和讨论。每一个科室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障。超声科医生们通过先进的影像技术,为张先生的心脏结构进行了详细检查,精准定位了左心耳的位置和形态;麻醉科医生们为张先生制定了个性化的麻醉方案,确保手术过程中他的生命体征稳定;放射科医生们则通过影像学检查,为手术提供了清晰的“地图”,帮助心内科团队精准操作。

手术当天, 曹华明带领团队开始了这场“心脏保卫战”。他们通过股静脉穿刺,小心翼翼地将导管送入张先生的心脏,每一步操作都像在“走钢丝”。但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他们成功将封堵器释放于左心耳开口处,完美覆盖了血栓风险区域。同时,他们还为张先生实施了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后,超声及造影验证了封堵效果良好,无残余分流。张先生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曹华明介绍,上海在房颤消融与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种手术不仅解决了房颤的问题,还预防了中风的发生,让患者在一次手术中获得“双保险”。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而且避免了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是国际公认的房颤卒中预防技术。(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