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17日电(记者 陈静) 记者17日获悉,强生医疗科技旗下经自然腔道诊疗机器人MONARCH率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正式“上岗”启用。
今后,医生可在患者体表无切口的情况下,经患者的支气管对肺部病灶尤其是远端深部病灶进行精准诊疗。

MONARCH机器人登陆中国内地,标志着肺癌的早诊早治向着微创化、精准化更近一步, 更多患者将受益于“无孔诊断-精准定位-微创治疗”的诊疗一体解决方案。
“去年9月,医院成功试用完成了沪上首例MONARCH机器人辅助下的无孔定位手术。”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表示,“我们对一位有10mm高危磨玻璃结节的患者进行了无需穿刺的病灶精准定位,并顺利实施了亚肺叶切除手术。今天MONARCH平台在医院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这项数字化创新技术将正式应用于临床,为更多患者提供服务,助力肺癌的早期筛查和治疗。”
据悉,中国整体肺癌防治形势十分严峻,这与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肺癌早筛早诊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有关。推动中国肺癌防治关口前移,切实提高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需要进一步普及肺癌早期筛查和精准诊断。据悉,早期肺部病灶及肺结节多数很小且位于肺外周,现有传统导航支气管镜活检技术往往难以精准触达,而经皮穿刺活检则存在较高并发症风险增加了早期诊断的难度,且许多民众“谈穿刺色变”,对于侵入性检查存在恐惧心理,因此肺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治存在巨大挑战。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范江教授表示,MONARCH机器人的机械臂操作代替了传统气管镜的手工操作,远超人力所能及的范围。以往,通过医生的手指把气管镜送到相应位置。如今,在数字化的加持下,MONARCH机器人可以精准找到结节。“一些靠近气道的结节,以往靠人力很难找到。”他坦言,有了数字化的加持,MONARCH机器人整合各种图像、强化了识别能力。范江教授直言,MONARCH机器人的游戏式控制手柄十分灵活。如果是一个经过培训、经常玩游戏的年轻医生,可以很快做到非常精准地操作。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杨富表示,在体检中被检出肺结节者不在少数。其实,大部分肺结节属于良性,患者应加强随访。“结节如果是稳定的,边界比较光滑,良性可能向较大;在随访中结节变大了,或者密度加大了,会被高度怀疑为恶性。”杨富说,“中央型结节可用气管镜进行确定其性质,而靠外周的结节,经皮穿刺会有出血等风险,有些患者会对疼痛产生恐惧。有的患者觉得手术的时候没觉得痛,而穿刺的时候却痛得哇哇叫。”
“使用MONARCH机器人,经自然腔道,即,气道,从而到达外周的小气管,从气道取活体,人体表并无痛感。”他说,MONARCH机器人双机械臂的曲轴转动非常灵活,位移精度可达亚毫米级,十分精准。它还非常稳定。
“很多人对于肺结节常感到焦虑,MONARCH机器人的出现能够无切口、精准定位,消融结节,避免忧心忡忡的状态。对于转移性肺肿瘤,用MONARCH机器人定位并消融,可以最大程度保护肺。”范江教授坦言。
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区外科事业部总经理欧礼文表示:“我们为MONARCH机器人正式落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感到无比振奋。肺癌严重威胁中国民众健康, MONARCH的广泛应用,必将推动肺癌诊疗的数字化、微创化和精准化,以满足医患的需求。强生医疗科技深耕中国30余年,始终致力于前沿技术的创新,加速引入全球领先的医疗解决方案,同时提升本土创新和智能制造能力,更快更好地服务中国患者。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