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2月19日电(许婧)近日,中共一大纪念馆数字化转型工作汇报会议召开,会上,“数字一大·初心之旅”大空间VR沉浸式体验2.0版本概念也首次发布:内容上,“数字一大·初心之旅”2.0版本将面向国际观众推出英文版,把红色历史叙事融入全球化语境,面向国际受众展现“初心力量”;传播上,项目将针对学校、社区等基层场景打造宣教版,通过沉浸式体验叙述历史事件,将历史转化为可感知的“精神课堂”,助力“党的诞生地”红色名片的宣教推广;技术上,在原有WiFi、5G-A毫米波基础上,项目自研渲染管线程序,创新画面优化方案,推出高画质一体机版本,满足全国合作伙伴在不同落地场景的多种技术应用解决方案。
除大空间VR项目外,中共一大纪念馆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方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此次数字化转型工作汇报会议上,中共一大纪念馆多个数字化项目也一一亮相展示。
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利用项目
中共一大纪念馆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利用项目围绕数字化保护、信息化管理、智慧化研究,实现了3+N工程的创造性构想,助力数字化保护利用,为后续拓展衍生数字内容奠定基础。
其中,数字化保护即形成一套文物数字资源库,通过珍贵文物多维度、多角度、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建档归库,实现文物的数字化记录和保存,为后续文物保护研究、展示传播和文化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信息化管理则指构建一套数字化管理平台,其涵盖智慧馆藏管理系统、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和病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文物及其数字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文物安全,提升文物资源利用效能;智慧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建设形成知识图谱专题研究平台,包含知识图谱管理和展示系统,基于知识图谱技术支撑,实现知识实例实体、属性和关系的可视化管理、交互式搜索及实体关系探索,提供直观、互动的知识研究探索环境,加深革命文物的研究便于红色文化的传播。
数字纪念馆项目
中共一大纪念馆数字纪念馆建设项目借鉴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经验,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思路,围绕 “一个中心(大数据中心)、三个平台(决策支持、场馆运行管理、红色文化传播平台)” 及基础设施配套改造,通过强化数据汇聚、推进数据赋能决策、知识资产管理,构建智慧运行、智慧服务、智慧展览、智慧管理,实现智慧应用、资源共享等总体目标。高效统筹文物保护、场馆运营与游客服务,提升场馆智能化水平。打造出数字化、智慧化、互动化的新时代红色教育基地。
“数字一大——数字世界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项目
此次,上海联通重点汇报并演示了“数字一大”APP及小程序建设成果。其作为“数字一大”服务矩阵的起点,于2024年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正式发布,产品实现了对核心建筑、革命文物、红色艺术作品的高精度复刻,进一步赋能于数字展陈、数字党建、数字文创等多个维度,并为VR等其他服务载体的打造夯实了基础,助力红色文化走进校园、社区及展会,进一步提升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新媒体与元宇宙实验室共建项目
中共一大纪念馆新媒体与元宇宙实验室于2024年6月落地上海商学院,目前运行的元宇宙场景包括《初心之旅》《光荣之城》《全球酒店秀》等,年度接待50余个团队,共计1000余人次参观交流。实验室开展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元宇宙中的应用研究、虚拟世界人机交互关键技术、空间计算等基础研究,馆校合作获上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1项、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元宇宙专项子课题1项。后续,实验室将持续开展基础技术研究与应用场景开发,打造为馆校教学、科研、应用验证的服务性平台。
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建筑数据管理平台项目
中共一大纪念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建筑保护管理平台建设将围绕中共一大会址、博文女校和周公馆三处红色建筑,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实现物理建筑的动态数据同步。同时,结合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完成文物档案管理、巡查记录和监测预警的智能化升级,提升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数字一大”——红色文创与传播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服务子系统项目
中共一大纪念馆积极布局红色文创与传播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服务示范场景,通过构建红色文化数字化符号库,搭建红色文创产品需求语料库;探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将纪念馆的功能从单一的文物展示扩展到多维度的文化传播与创新;将无意识设计理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期望实现文化符号与用户需求的无缝融合,开发出更具吸引力和传播力的红色文创产品,满足现代观众对文化体验的高标准需求。(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