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5日电(高志苗)华东师范大学首期“逐光计划”境外实习实训专项近日落幕,27名学子赴港研学,在6天的沉浸式体验中,于学术殿堂汲取智慧,在城市肌理中触摸时代脉搏,以青春之力践行“走出去看世界、带回来谋发展”的成长誓言。

自2024年开始,华东师范大学立足学校卓越育人目标,通过充分的调研、分析、论证,开展了学生奖助体系整体优化工作。优化工作以分类激励、卓越导向、托底保障、拓展实践、统筹整合为整体思路,深化拓展发展型学生资助体系,新设了包括“逐光计划”在内的多个资助项目,较大幅度地提升了对于学生的激励和保障。
全球胜任力的锻造,始于对前沿知识的深耕,归于对现实问题的洞察。“逐光计划”精准对接香港高校学科优势,让学子在课堂与实践的联动中打开认知边界。
“瓶瓶罐罐是我的日常,移液枪与培养皿是最熟悉的伙伴。作为一名理工科博士研究生,这是我27年人生中第一次出境学习。这段研学经历,让实验室里的理论在真实场景中生长出细节,这把钥匙,为我开启了望向更广阔天地的窗。”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常雨晴的感慨,道出了学子们的共同成长——从抽象概念到具体实践,认知的维度在课堂与现实的碰撞中不断拓展。
结业汇报中,学子们以小组形式梳理所得,在学术表达与团队协作中,践行着“为集体福祉行动”的全球胜任力核心。而香港中文大学的认证证书、教授推荐信,更成为他们连接未来的“通行证”。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本科生冷兴,在香港科技园的见闻中坚定了方向:“家乡农村孩子的课外时光、上海学生接触的前沿知识、香港小学生学习的编程逻辑——教育资源的差距客观存在,但国家的扶持政策正在缩小鸿沟。未来,我想投身教育,哪怕做一点小事,也要为公平而努力。”这种将个体成长融入时代需求的觉醒,正是“逐光计划”的深层意涵。
“逐光计划”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助力品学兼优、自强励志学子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举措,其意义远超境外研学本身。从香江之畔到黄浦江岸,27名学子带着“逐光”的信念归来。这束由华东师范大学点燃的光,照亮的不仅是他们的个人前路,更是一群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的成长轨迹。(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