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发布2025年宏观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2025年01月10日 16:56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10日电(姜煜  高志苗)1月10日上午,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在上海陆家嘴隆重发布了题为《料峭风寒扑面,春暖花开可期》的2025年宏观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教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教授。中新网记者 姜煜 摄)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教授。中新网记者 姜煜 摄)

  展望2025年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运行趋势,连平作出多项预判:

  展望一:世界经济充满变数。2025年,各类“灰犀牛”“黑天鹅”风险交织叠加,将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产生重要且复杂的影响。一是世界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复苏。总体增速预计保持在3.0%左右。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复苏动能。发达经济体中,“美强欧弱”格局仍将维持。新兴经济体整体保持较快复苏势头。二是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分化。美联储降息趋于谨慎,预计2025上半年美联储或降息约2-3次,累计降幅在50-75个基点;欧洲央行降息或相对激进,预计2025年欧洲央行将再降息4-5次,累计降幅或超过100个基点;日本央行反向加息意图明显,预计2025年日本央行可能采取小步慢走的加息策略。三是全球贸易环境冷暖交织。2025年全球贸易需求有望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服务贸易增长将继续大幅领先于货物贸易;但另一方面,贸易摩擦风险显著上升,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将引发“传染效应”,初步得到修复的全球供应链或再次面临冲击。四是国际外汇市场震荡频繁。美元仍可能维持阶段较强走势,但并非没有走弱的概率;欧元区经济基本面整体偏弱、大幅降息、财政纪律失衡等多重因素将推动欧元走弱;在反向加息、美日贸易冲突等因素作用下,日元波动性或增大。

  展望二:中美经贸关系面临重大挑战。2025年,我国出口影响较大的外部冲击变量主要有两个:一是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力度;二是传染效应范围。多方面因素决定了中美贸易短期内不会急剧收缩:一是中国出口对美国的依赖已相对较低,二是中国具备全产业链和中高端制造业竞争优势,三是中国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四是中国跨境电商、新型离岸贸易等贸易模式创新有助于提升出口竞争力,五是中国在政府和企业层面都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应对经验,六是从实际运作来看,美国加征关税短期内难以一步到位。

  展望三:财政破局重在增收入与扩消费。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担当宏观调控的主力军,调用更大规模的财政资源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扩充地方财力。全年财政赤字率有望达到4.0%及以上,赤字规模超过5.5万亿元;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有望超过11万亿元,进一步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地方专项债发行额度有望达到4.5万亿元以上,将进一步拓宽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预计增加发行2万亿元以上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拓展至补充国有大型银行资本金与民生消费领域;广义赤字率有望提升至9%左右。

  展望四: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润泽金融市场。择时降准降息,配合财政政策加大政府举债规模,支持银行信贷投放。全年有望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左右,综合使用买断式逆回购、购买国债等工具释放较大规模流动性;预计下调政策利率0.4-0.5个百分点,进一步推动LPR调降0.3-0.6个百分点;加快创新与扩围结构性工具,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内需逐步修复,市场预期得到改善,信用创造功能增强;信贷余额与社融存量增速分别回升至8.2%与8.8%,M2增速维持在8.0%左右。

  展望五:投资仍将发挥“基石”作用。2024年,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发挥了稳投资的作用。2025年,我国制造业将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期。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支持政策推动下,各地将继续加大对“两重”“两新”领域提供资金融通的保障。预计2025年制造业投资增速约7%左右。基建投资将发挥更强的托底作用,传统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有望小幅回升,超前布局数据流通及农村基础建设加力可期,预计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扩大至5.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资本形成总额对GDP贡献率上升至35%。

  其他展望还包括:房地产市场边际改善并逐步企稳、消费恢复步伐明显加快等。

  连平称,达成预期经济发展目标仍需努力,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了年初“两会”提出的5%左右的既定增长目标,展望2025年,预计全国实际GDP同比增长5%左右,增长继续保持在长期趋势轨道中。尽管可能会受到较强的外部因素冲击,但在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推动下,经济增长内生性动能有所增强。预计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分别拉动GDP约3.25和1.7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相对中性。2025年,国内需求修复有望推动CPI同比温和回升、PPI同比降幅收窄。预计2025年CPI同比升至0.8%左右,猪肉及服务消费价格有望回升;受外需下降、国际油价疲软、以及国内降价促销等因素影响,PPI降幅同比逐步收窄至-1.0%左右。(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姜煜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