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17日电(李姝徵 马晓杰)在浦东开发开放的篇章中,潍坊新村作为开篇之地,孕育了无数改革创新的火花。在这片繁华与宁静交织的土地上,竹园小区以其独特的园林风貌和谐共生的社区氛围,成为了浦东变迁的见证者。而在这片宜居的社区中,有一位年过半百却激情不减的社区民警——唐健,他如同一位辛勤的园丁,在“创新试验田”上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唐健深知,社区警务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用心方能致远。他常说:“做社区民警,就是要敢于担当,不畏繁琐。”凭借着这份信念,他竖起耳朵倾听居民的每一声呼唤,睁大眼睛捕捉社区的每一个细微需求,用真诚的话语化解矛盾,以坚实的脚步踏遍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听、看、讲、走、干”的社区工作五字法。在唐健的努力下,竹园小区成为了居民心中温暖的家园,更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因为他总能第一时间“理”顺居民的烦心事。
作为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唐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兼任居委党支部副书记,成立了“唐健党建微服务站”。这一平台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社区与各类社会资源,通过举办法律咨询、就医问诊等便民服务活动,以及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有效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让服务更加贴近民心。
在竹园小区里有位居民老黄,年轻时脾气暴躁,因长期酗酒多次与家人、邻里发生矛盾纠纷,导致妻子与常年分居,久而久之老黄成了一名的没人理睬的“独居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黄脑神经损伤严重,日常行动不便,还患有糖尿病,平时生活靠拾荒及居委、志愿者救济为主,是唐健长期关注的对象。去年6月的一天,唐健按照惯例去老黄家走访,发现老黄为变卖更多的废品,家中堆放的杂物越来越多,恶臭阵阵,便询问其原因。原来老黄为了负担医疗费用已入不敷出,家属也因多年的积怨,不愿来往,眼看生活无所依,治病无所望,老黄还赌气称“大不了病死了算了”。面对老黄的“气话”,唐健决定要切实解决。
于是,唐健与人民调解员联系老黄妻子,将其约至居委见面沟通。唐健以世俗情理对其进行开导,劝家属先放下成见负起监护责任。但老黄妻子仍不愿与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为保障老黄尽快获得有效的看护和监管,唐健从党建微服务站中的养老院志愿者,联系到护理院。次日,唐健将腿脚不便的老黄背下楼,并陪同家属将老黄送护理院看护照料,成功解决老黄的难题,也为周围邻里解决问题。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唐健敏锐地捕捉到独居老人的需求痛点。2023年,潍坊新村派出所推出“潍护钮”主动报警装置,唐健主动请缨成为首批试点负责人。他逐一走访小区内的66位独居老人,耐心讲解“潍护钮”的功能与使用方法,确保每位老人都能享受到这份来自社区的关爱与保障。正是这份细致入微的工作,让竹园小区成为了独居老人安心的家园。
在唐健的带领下,竹园小区还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成为“零群租”小区。他深知,防范胜于未然,通过加强社区巡逻、完善安防设施、提升居民安全意识等措施,让小区内的居民收获满满“安全感”。同时,他积极推动居民自治,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唐健,这位社区的守护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社区民警的责任与担当,不仅守护着竹园小区的安全,更促进了邻里间的和谐共处。唐健以他独有的智慧和汗水,一点一滴地改善着社区环境,让竹园小区变得更加宜居、更加温馨。(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姝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