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傅国华建筑与城市国际教育中心”
2025年09月22日 19:43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2日电(许婧)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傅国华建筑与城市国际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2日正式成立, “同济大学傅国华国际建筑教育基金”同步启动。该中心由同济大学1984届校友、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KFS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傅国华捐资设立。这一重要举措不仅是同济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国际化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标志着其建筑类学科在深化全球合作、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傅国华教授作为在艺术与建筑设计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实践者,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加教育与文化交流,曾于2021年获颁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他所捐资设立的国际教育中心,未来将致力于搭建高水平的全球建筑教育合作平台,进一步拓展学科国际化的深度与广度。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润,同济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赵鸿铎,同济大学校友与基金工作办公室主任、对外联络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郑晓蕾,同济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董琇,同济大学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留学生办公室主任陈毅立等校领导与学院领导班子、师生共同出席并见证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揭幕仪式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王桢栋主持。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润和同济大学副校长李翔宁教授先后致辞,他们对傅国华校友的卓越成就给予高度肯定,并对他的慷慨捐赠表示感谢。刘润表示,中心的成立是同济大学国际化基因和国际化办学传统的传承与延续,必将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李翔宁教授在祝贺视频中表示,同济大学因建筑学科而享誉海内外,百余年来,建筑与城市学科始终与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和国际交流紧密相连,是同济最具影响力的学科名片之一,中心的成立正是这一传统在新时代的延续与拓展。 “我相信在学校和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傅国华建筑与城市国际教育中心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教育平台,助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学科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向前迈进。”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校长迪普·塞尼(Deep Saini)通过视频表示祝贺。他回顾了两校之间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并指出该中心的成立是中加教育交流的又一重要成果,将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动建筑文化与教育的互鉴融合,助力跨文化理解与协同创新。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桢栋书记表示,傅国华建筑与城市国际教育中心的成立,不仅是校友对母校的深情回馈,更是学院整合国际资源、提升全球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学院将全力支持中心建设,不断推动在国际合作、学科创新与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使其成为中外建筑教育互联互通的关键枢纽。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王兰高度赞扬傅国华教授作为杰出校友在国际建筑教育与实践领域的卓越贡献。她表示,学院将依托学科优势与国际声誉,以中心为平台推出高质量全英文课程,广泛吸引海外青年学者与学生,持续拓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的全球网络。

  傅国华教授在发言中深情回顾了在同济大学的学习经历以及与麦吉尔大学的长期学术合作。他表示设立该中心既是感恩母校的培养,也希望能够为中外学术交流构建长效平台,助力青年学子拓展国际视野,培养既扎根本土文化、又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建筑与城市规划人才。

  揭幕仪式上,学院向傅国华教授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并举行了“同济大学傅国华国际建筑教育基金”签约暨中心揭幕剪彩仪式,标志着中心进入实质化运行阶段。“傅国华建筑与城市国际教育中心”执行主任的全球招募也在仪式现场同时发布,期待建筑规划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导能力的英才加入,共同参与该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事实上,今年9月起,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名国际留学生(含全日制和交换生)已在国际教育中心开启同济学习生涯。党委书记王桢栋表示,“他们将不仅是傅国华教育基金的受益者,也将是学院国际化教育成果的见证者,更是未来建筑领域跨文化交流的使者。”未来,中心将通过开设高水平的课程,搭建跨文化的国际平台,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让更多的人通过同济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理解中国。

  揭幕仪式后,学院还举办了傅国华教授《100个建筑背后的故事》专题图片展及新书发布会。院长王兰主持开幕活动,傅国华教授与彭震伟教授、李振宇教授等多位知名学者围绕“建筑教育的未来趋势”展开深度对谈。活动最后,傅国华教授在现场为师生签名赠书,并近距离交流。(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