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2025浦江创新论坛:专家共议携手应对公共卫生挑战
2025年09月23日 10:25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3日电(记者 郑莹莹 孙自法)2025浦江创新论坛——未来健康: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于9月22日在上海举办。

  此次论坛由中国科技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浦江创新论坛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承办。

  本届论坛以“创新引领健康之路:携手消除传染病,共筑全球健康防线”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的知名科学家、公共卫生专家及国际组织代表等,围绕传染病消除的创新技术、诊疗方案、国际合作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通过交流和经验分享,进一步凝聚了业界共识。

  ——发布中国结核病高发地区的实践成果

  论坛伊始,举行了全球健康创新研究院(Global Health Innovation Institute,简称GHII)启动及核心团队聘任仪式。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在启动仪式上发表致辞,他指出,全球健康面临公共卫生、营养健康及资源分配不均等共同挑战。上海将支持全球健康创新研究院汇聚国际顶尖人才与企业,强化与本地高校、科研机构及生物医药企业的协同,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生态,助力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全球健康治理体系。

  研究院由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发起成立,聚焦结核病、疟疾、妇女儿童健康等重要问题,旨在把“实验室里的创新”转化为“中低收入国家用得起的解决方案”。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复旦大学感染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张文宏指出,尽管结核病防治技术持续进步,但仍面临严峻挑战。他强调科技创新必须与可及性并重:“我们讨论新技术的同时,不能忘记世界各地区发展程度的差异,技术的发展不仅要先进,更要确保可负担、可及。”

  张文宏分享了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团队在中国结核病高发地区的实践成果:通过优化治疗方案,结核病短程治疗费用可降低90%以上;团队研发的舌拭子结核病快速诊断技术,以低于1美元/人的成本在每千人中筛查出5至6名结核病患者。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副主任斯科特·博伊德(Scott Boyd)说:“未来20年盖茨基金会将聚焦三大目标,包括帮助终结孕产妇和婴儿死于可预防的疾病;确保下一代不再遭受致命传染病威胁;帮助数亿人摆脱贫困。为实现这些目标,亟需推动创新工具公平可及、本地化生产与基层服务系统升级。”

  ——共话公共卫生新挑战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高福以“信息流行病防控”为题发表演讲,指出由AI生成、扩散的“信息病毒”正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与社会治理的新挑战。“AI技术使虚假信息传播更快、更广、更难识别,形成‘信息流行病’,威胁公众健康与社会信任。”

  为应对这一挑战,他呼吁通过立法、科普、教育等手段,提升公众信息素养,构建全民免疫屏障。

  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副主席、亚欧中东地区主任Nabeel Goheer围绕“气候载体、合作创新和卫生公平”主题,分析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与健康公平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呼吁国际社会携手推动卫生公平,共筑更具韧性的全球健康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技术官员陈仲丹发表了题为“耐药结核防控新挑战:全球协同研发与诊疗方案的优化路径”的演讲,从全球视角分析了耐药结核病防控面临的新挑战和应对策略。他呼吁把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可及、可负担的基层服务,实现终结结核病的目标。

  本届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探索搭建跨国界、跨学科、跨部门的协作桥梁。中国正在通过共享科研成果、开放临床资源、参与全球治理等多种方式,与各国携手推进结核病、疟疾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