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中国企业光羿科技生产的智能材料闯入豪华汽车核心供应链
2025年09月25日 15:42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5日电(记者  姜煜)随着新能源汽车迈入下半场,围绕用户体验升级的技术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在这一进程中,材料端的创新日益成为新竞争点。9月,奥迪E5在华发布,成为该品牌电动化战略在中国的关键车型,其智能调光天幕采用了中国企业光羿科技的电致变色技术。数日后,蔚来全新ES8上市,其后排隐私车窗亦集成了相同材料系统。

  两款定位高端的新能源车型在几乎同步推出时选择搭载国产电致变色技术,背后折射出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中国智能材料企业正在实质性进入全球豪华汽车供应链体系。与以往停留在供应链边缘环节不同,这一次的突破发生在结构复杂、安全要求极高的天幕与车窗领域。

  光羿科技汽车事业部副总裁何嘉智在上海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介绍,公司是全球最早将电致变色材料应用于车载天幕的企业之一,而此次进入奥迪体系,相关产品经历了近两年的多轮测试与认证,最终通过了德国总部的严格评估。他指出:“这次进入奥迪供应链的意义不仅在于产品本身被采用,更在于它反映出中国智能材料可以在满足全球一流主机厂高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提供稳定、可靠且具备规模化交付能力的系统解决方案。”

  光羿科技目前在中美两地均设有研发和制造中心。在研发方面,美国团队聚焦于电致变色基础研究,保持在全球范围内的前沿技术探索和原创能力;材料研发、技术研发和工程研发都在国内,中国团队专注于材料的工程化应用、量产适配与产业链整合能力,围绕智能材料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建筑等下游场景展开系统性开发。这一“跨境协同、双轴驱动”的模式,使公司在电致变色领域具备从基础研究到规模交付的全链条竞争力,也为打入奥迪、蔚来等头部主机厂的核心供应链提供了坚实基础。

  更值得关注的是,从天幕延伸到车窗的应用,标志着这项技术已经突破更多形态和结构的技术限制。何嘉智解释:“车窗场景对透过率的稳定性、响应时间、可靠性提出了更复杂的挑战,尤其是视线穿透区对清晰度要求极高。我们花了很大精力解决变色一致性、模组可靠性和长寿命稳定性问题,这为技术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基础。”

  在产业层面,电致变色玻璃正经历从“选配亮点”向“用户刚需”的认知跃迁。光羿科技观察到,越来越多终端消费者在选购电动车时将天幕是否可调光、车窗是否能智能变色作为关键指标,这类“看得见的体验”正成为新能源汽车配置升级的热议点。

  不过,要真正从高端走向主流,电致变色技术仍需穿越数道现实门槛,尤其是成本控制与用户认知两大挑战。以往该技术广泛采用昂贵的玻璃基底,而光羿科技率先将材料系统升级为柔性PET薄膜,配合自主卷对卷工艺和一体化模组设计,在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量产效率。

  除了汽车场景,光羿科技也在探索建筑、可穿戴、消费电子等跨行业应用。电致变色材料在海外已进入智能眼镜、AR显示等测试阶段,同时公司也在与国内外大型地产与幕墙企业接洽,推动智能调光玻璃在绿色建筑中的试点。

  “过去我们更多讲的是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现在则是能不能稳定供货、能不能批量落地。”他补充道,“材料创新想真正进入社会系统,必须拥抱工程化和商业逻辑。”

  从电动车顶到车窗,从高端车企到大众市场,电致变色技术的应用边界仍在延展。中国智能材料企业正以更深的产业链嵌入方式,在新能源汽车这条“新工业母机”的轨道上不断创造新的可能性。(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