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馆校合作探索中医药科创教育进校园的创新路径 培养中医药未来科学家
2025年10月24日 19:43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24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24日获悉,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江高级中学联合主办“青少年中医药科创教育师资培训班”以创新推动大中小学中医药科创教育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培养中医药未来科学家”馆校合作育人平台。

  本次培训吸引了来自“培养中医药未来科学家”馆校合作育人平台参与学校、张江学区中小学的三十余名教师齐聚一堂,共探中医药科创教育进校园的创新路径。

  “我们希望通过师资培训,打造一支既懂中医药科创又懂中小学教育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赣表示,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将依托2024年度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青少年的中医药科创教育机制建设与实践、市教委青少年中医药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继续发挥资源优势,深化馆校合作,开展教师沙龙、研学实践等系列活动,推动中医药文化在中小学科创教育领域率先探索,提供上海样本。

  “大咖”报告环节由三位权威专家围绕中医药科研与临床实践等展开深度分享。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刘平教授作题为“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主题报告,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名誉所长吴焕淦教授带来“针灸的科学基础”线上专题讲座,上海中医药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中医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许家佗教授就“如何开展科学研究?—— 以中医智能诊断技术研究为例”这一主题,为中小学教师开展中医药科创教育提供方法论指导。专家们指出,中医药现代发展研究需要中西医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整合乃至融合,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中医药现象入手,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

  经验交流环节紧扣中小学阶段中医药科创教育的创新实践,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江高级中学校长张乐介绍浦江高级中学的中医药特色教育体系,并希望中小学教师树立跨学科教学思维,从中医药文化传承者转变为中医药文化教学的开拓者。浦江高级中学谢盈盈老师以问题链的形式对艾草这一特色农业带动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进行层层解析。在讲课中,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参与问题作答,掌握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晶城中学梁清锋老师带来“医药文化进校园晶城模式”的经验分享。该校建成“一馆(思邈馆)两室(本草种植实验室、猫空自主实验室)三基地(菁菁园、百草园、猫空科技园)”为架构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场地,以“中医药+ 基础教育”创新模式获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蔷薇小学陈佳咪老师以“微微本草,亲亲自然——小学学段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科学素养培育的课例研究”为题,介绍该校四位一体的中医药培育路径;同时结合典型案例和出版书籍,将该校由浅(低年级)入深(高年级)的中医药教学完整探索旅程娓娓道来。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赣围绕“中国医学历史上的科学探索与现代研究”展开阐述,从中国医学史、中医核心理论及现代验证、中医药重要人物、针灸等方面展现中医科创教育相关素材。他呼吁教师们在教学中注重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引导学生树立中医药科学素养。(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