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8日电(记者 李姝徵)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切实推进沪滇劳务协作,做好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转移来沪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浦东新区与怒江州两地人社部门频繁互动、多方协力、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助力怒江籍务工人员,特别是独龙族等少数民族就业困难人员来沪就业,通过学习技能、开拓眼界,提升就业技能,用收获和希望创造美好生活。
今年8月,首批8名独龙族务工人员来浦东松下微波炉、清美集团和盒马鲜生三家企业就业。为此浦东和怒江两地人社部门通力合作,采用无缝接送的方式,确保独龙族务工人员顺利来沪就业。到达上海后,浦东人社部门为独龙族务工人员发放被褥等生活物资和防疫用品,指导他们做好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并及时开展岗前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和生活适应能力。
8名独龙族务工人员中,男性5人,女性3人,(其中,脱贫人员4名),平均年龄仅20.6岁,学历均是初中毕业。两地人社部门和用工企业根据其年龄小、学历低、就业经验少等特点,多次调整企业、调整岗位、调整班次。并在生活上予以照顾,不定期开展关心和慰问,发放慰问礼包等,给予许多关心关爱,鼓励其安心就业,在岗位上多交流、多学习。目前,4人就职清美集团,4人就职松下微波炉公司。
独龙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跨越高黎贡山进入独龙江峡谷,独龙族从此由原始社会一步跨越千年迈入社会主义社会。1952年,根据本民族意愿,正式定名为“独龙族”。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是我国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是名副其实的脱贫攻坚“硬骨头”。党的十八大以来,独龙江乡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2014年,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
为切实做好怒江州脱贫人员、农村劳动力,特别是独龙族等少数民族务工人员来沪就业,浦东人社部门积极企业沟通,结合怒江州地理人文特色,推荐一批适合怒江务工人员的就业岗位,怒江人社部门工作人员深入社区、村居,将就业岗位送到务工人员手上,并开展“一对一”精准就业指导,鼓励独龙族务工人员外出就业,通过举办现场招聘、线上“edjob工作室”、直播带岗等形式开展就业招聘。同时,结合报名情况,两地人社部门主动协调相关企业,在入职标准、岗位要求、劳动强度和收入方面对独龙族务工人员给予倾斜。
下一步,浦东新区与怒江州将继续加大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力度,挑选更多适合的就业岗位供独龙族求职者选择。浦东新区与怒江州将为有意愿来沪就业的独龙族务工人员提供“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一站式”优质就业服务,帮助更多独龙族务工人员走出大山,走进上海,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姝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