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23日电(许婧)上海市闵行区等东西部协作结给与昭通大关地区有力支持,助力当地笻竹产业链逐步延伸、产业能级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筇竹,国家三级保护珍稀竹种。世界筇竹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国筇竹主要分布于昭通,昭通筇竹集中分布于大关,竹笋、竹材、竹叶均可利用,是大关人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
接续帮扶助筇竹蓝图加快实现
在大关,筇竹是当作蔬菜“种”的。规划至“十四五”末,大关县筇竹将达到100万亩,竹笋年产量达到10万吨,竹材年产量达到7亿根。如此大的产量必须依托现代化生产,才能发挥资源优势。2020年,大关县启动筇竹产业示范园规划建设,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用地50亩,主要建设原料收储中心和三栋厂房。项目整体定位能级较高,规模较大,但对县里资金压力也非常大,广东中山当年度就投入1000万元参与一期建设。2021年6月,上海闵行接力广东中山同大关县开展协作,继续投入1000万元支持一期项目完成建设,为成功引进竹笋龙头企业吉食道食品提供了重要支撑。2021年上海还投入了3300万元,支持大关建设筇竹文化传承及竹材创新利用示范园。2022年,上海继续投入1000万元,支持大关建设筇竹竹材加工标准化厂房。
宣传推介助竹笋市场稳固开拓
筇竹笋是道难得的美味,借助上海闵行同昭通大关结对协作的东风,让更多的上海人民知道笻竹,享用笻竹笋。2022年,在援滇干部牵线下,上海电视台《疯狂食验室》栏目组赴大关县录制节目,拍摄包括筇竹笋在内的大关美食。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效果良好,进一步提升了昭通、大关在上海的知名度,扩大筇竹产品影响力。同时,为进一步拓宽笻竹笋东部地区销售渠道,援滇干部积极邀请闵行区工商联、闵行区人力资源协会、闵行区青年就业创业促进会、阿里巴巴集团数字乡村事业部、上海锅圈、上海沣银、上海只味等组织和企业来大关考察采购,扩大笻竹笋在上海的销量。2022年,仅上海锅圈就采购了吉食道1200万竹笋。
聚焦特色延伸笻竹产业链
笻竹笋以外,笻竹杖也远近闻名,传闻张骞出塞、苏武牧羊用的都是笻竹杖。笻竹节大,孔径小,肉壁厚,轻巧而结实,又不易开裂,除了用作手杖,制作家具也是上好的材料。2018年大关县木杆镇银吉村人欧贤芹回乡发展,开始笻竹工艺品的生产加工,她们生产的笻竹火机、笻竹毛笔、笻竹手杖等产品在南博会上广受欢迎。2019年,欧贤芹开始涉足笻竹家具的生产,扩大了笻竹竹材的利用范围。2021年上海闵行对口帮扶大关后,大力支持欧贤芹做大笻竹家具的产业,一方面积极介绍上海企业、市民采购笻竹家具,逐步培育和拓展上海笻竹家具市场,一年多来欧贤芹销往上海的货值达六十余万元。同时,在木杆镇银吉村建设集展示、加工于一体的大关县沪滇协作笻竹创业基地,改善当地生产加工条件。为提升大关县笻竹制品设计、生产能力,援滇干部牵线引荐浙江安吉景彦工艺品有限公司同欧贤芹开展合作洽谈,最终共同成立大关山下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入驻上海援建的沪滇协作笻竹产业园。山下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于今年年底即将投产,大关县笻竹制品的开发制作马上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龙头企业的进驻,产业链的延伸,产品开发的多样化,市场的扩大,销量的增长,让大关县笻竹笋和笻竹竹材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据了解,全县笻竹笋均价从去年的8元/公斤涨到了今年的10元/公斤,间伐后的竹材由废料废材变身为生产原材料,采购均价达9元/根,让笻竹特色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让大关人民真正从中受益。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