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29日电(记者 缪璐)为满足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便民服务的生活需求,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为民惠民”的服务理念。庙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整合各类资源,以镇域内各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以社区志愿便民服务为依托,充分发挥志愿者源自大众、服务大众的独特优势,着力打造贴近实际、普惠于民,切实有效的各类志愿服务品牌。
作为2020-2021年度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品牌项目,“爱满宝山 情暖庙行”庙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便民服务项目由上海达美青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在庙行镇域内通过“益讲”巡讲团、便民集市、共享便民角及骨干志愿者培训四个子项目,运用服务、培训、参访、交流的“四合一”方式在项目过程中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服务达人,发挥志愿服务达人在后疫情时代参与社区治理的优势和力量。

益讲服务进社区 贴近居民一家亲
在志愿“益讲”服务中挖掘潜在志愿达人,壮大志愿者队伍。通过让志愿者走上“讲台”,由志愿者在社区开展包括红色教育、文化传承、花草种植、健康养生等不同主题的巡讲,真正让志愿者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导者”,走上“大舞台”。
便民服务在身边 便民利民惠民生
“小伙子,帮我拿那盆扶桑花,可以么?”“我想要换那盆小辣椒。”旧电池换盆栽的摊位上很快就堆满了废旧电池。作为“回礼”,居民们也得到了自己心仪的绿色小盆栽,并纷纷表示:“变废为宝,这样的活动真是太好了。”
活动通过便民集市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如理发、磨刀、磨剪刀、测血糖、测血压、修理小家电等各类贴近民生的便民服务,解决了居民生活中这些看似虽小,实则离不开的“大事”。
“小小”一处便民角 “大大”一片为民心
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在充分了解居民们的日常需求后,在屹立家园、共康八村、中环国际、共康七村和宝宸怡景园五个社区设置便民角。配备了医药箱、血压仪、轮椅、雨伞、打气筒,工具箱等便民用品,供居民“随取随用”。家门口的便民服务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赋能骨干志愿者 服务品质再提升
分中心注重在服务过程中培育、培养骨干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中的交流技巧、如何提升自愿者自身素养、防疫志愿者的自我保护等相关内容培训,为镇域内各社区的骨干志愿者赋能,提升了整体志愿者队伍的服务品质。并通过骨干志愿者向社区居民进行宣传的同时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在服务期间培养了千余名热心志愿服务、善于沟通的居民志愿者,在社区营造了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爱满宝山 情暖庙行”系列项目,至今已开展便民服务52场,共计服务20102人次; 设置五处便民角,共服务5731人次; 益讲服务开展10场,共服务404人次;骨干志愿者培训开展25场,共服务1400人次。
下一步,庙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还将继续优化“爱满宝山 情暖庙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便民服务项目,做好资源整合、活动组织,宣传引导等工作,为各类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保驾护航,在便民服务的同时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环境。(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缪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