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2月12日电(徐银)近日,北蔡镇中界、杨桥等5个村1400余户村民将陆续搬离老宅。此前的五个月内,北蔡镇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推进此次“城中村”拔点改造项目,交出了签约率99.8%的答卷。本系列聚焦镇党委政府、村庄、党员等群体,关注北蔡有史以来最大的“城中村”拔点改造项目中发生的故事。
“我家的安置信息被查询的次数是最的。”北蔡镇中界村党总支书记苏建平笑着说,“我带头签约了,村里其他有疑虑的人家也就心定了。”
此次北蔡镇“城中村”拔点改造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签约,离不开党员们的积极响应和带头签约所带来的影响力。

紧邻罗山路高架的中界村,户籍人口3000多,外来人口10000多。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租客越来越多,私拉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悬在半空中,将电瓶车横停在道路上……逼仄的环境难以从根本上改变。
2022年上半年疫情期间,这里也成为疫情的高发区。“全村一半以上的住户没有独立的卫生设施,村里的阳性率超过30%,包括很多志愿者也感染了,当时村里光便携式坐便器就发放了4000多个,看着村里居住环境越来越脏乱,大家都盼着早点搬出去。”苏建平说。

此次改造中,中界村共涉及611产,是5个村中数量最大的。但当征收政策公布后,谁家吃亏谁家占了便宜,成为被征收对象中经常议论的话题。有想法的也包括苏建平的家人。
因为按照确定下来的征收政策,家里有50平方米的面积没有计入征收范围,家里人觉得吃亏了。
“每一次征收,政策不会完全一样。但政策既然已经确定了,作为村里的书记就应该起到表率作用。”苏建平说,“村里有类似情况的不只有我们一家,但大家都看着,我家先签约了,征收推进过程能更顺利些。”
一方面,苏建平努力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和村委会工作人员,做好征收政策的解释,保障大家应有的利益。“政策红线不能碰,但在政策范围内,尽量满足老百姓的利益。”

不仅如此,苏建平还与杨桥村党总支书记季玲一起,在签约之前的镇动员大会上表态,为推动北蔡“城中村”拔点改造,带头签约。
改造项目启动后,少数村民对征收政策不了解,想着晚点签名可以谈更好的补偿协议!发现这一小苗头,季玲带头去征收处签名,并告诉村民:“征收政策公开透明的,前后一致,不可能有任何变化,早点签名、拿奖励费、早日得益。”

在签约大厅,不少村民进入签约大厅后就去点击大屏幕,查一查邻居们的人口面积认定、评估结果、安置结果等信息。
“我家的安置信息被查询最多!这也是我带头签约的目的,给有疑虑的村民吃一颗‘安心丸’。”季玲笑道。
党总支书记带头签约,基层党员也积极响应。
中界村第三党支部的苏水其今年已75岁,是土生土长的中界村人。上世纪90年代,家里的房屋取得了土地证。但之后儿子不幸过世,按照这次的征收政策,认定的面积比土地证上的少了。
“因为儿子那份这次没有算进去,但苏建平作为村党总支书记,这次也有一部分面积没有算进去,还带头签约,作为党员也不能拖后腿。加上女儿在家里也反复解释了这次的政策规定,我们也顺利完成了签约。” 苏水其说。
村级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们率先垂范,中界村的征收签约快速推进。从1月5日开始,到1月12日,中界村611产全部完成签约,比原计划提前了4天实现清盘。(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徐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