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8日电(记者 陈静)《50——90: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丹尼尔·克鲁斯-丘博:不朽》《白光黑影——蔡斯民镜头下的吴冠中与吴冠中作品展》《王郁洋:绘画》同时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行。

记者8日获悉,《50——90: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是龙美术馆十周年系列特展的最后一场展览。本次展览基于几个客观的时间节点,从刘益谦、王薇夫妇收藏的全球当代艺术作品中,精选了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艺术家所创作的佳作近600件呈现给公众,其中绝大部分作品的创作时间都在1980年以后,又以2000年以后创作的作品为主,借此为滚滚向前的全球当代艺术提供一个审视的契机。
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于“50后”“60后”及“70后”三代艺术家的艺术探索;第二部分则关注更为年轻的“80后”和刚刚崭露头角的“90后”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展览甄选的全球艺术创作个案都与各自身处的时代、环境彼此呼应,也让观众有机会在同一个场域中,同时看到不同代际、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因着迥异的文化背景和成长际遇,又在全球化和多元视野的推动下,对艺术创作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尝试,他们既各自独立,又互为影响。
策展人王薇希望,这个展览既能对全球当代艺术的个案研究和代际研究提供样本,也可以创造一个全球艺术对话的机会,让观众看到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她希望通过龙美术馆十周年的最后一场特展,面对横跨五个代际的全球艺术创作,理解到艺术在我们这个时代,仍然是举足轻重的。而艺术之于时代的重要性,不在于对“新”的追逐,也不是对“旧”的固守,而是在每一个时代的切片里,都有作为艺术家的个人,在世界文明的交融中,选择以艺术作为方法,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作出各自的回应。

《丹尼尔·克鲁斯-丘博:不朽》是英国艺术家丹尼尔·克鲁斯-丘博的个展。这是艺术家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大型美术馆个展,呈献30余件画作,包括9件展览同名系列新作和5件“混沌之中(Out of Chaos)”系列新作等,邀请观众共同探索历史变迁中人物形象的多样表达。丹尼尔·克鲁斯-丘博说:“绘画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我的作品回溯到早期洞穴壁画,并贯穿现代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甚至是眼镜蛇艺术和原生艺术。有太多绘画历史中的不同时刻激发了我的灵感。当然,我的作品已经完成了,但我希望它们让人感觉有点未完待续,这样观者就能融入其中。”
克鲁斯-丘博的创作借鉴了古代文化以及现代艺术史,反映了对人类境况的思考,涉及生死、美学、信仰体系和图像学主题。他的“不朽”(Immortals,2022–2024年)系列聚焦永恒的概念,探讨了这样一个理念:人类创造艺术以求接近永恒,或者将其视作超越肉身限制的方式。无论是洞穴绘画还是纪念碑雕刻,对人物的描绘都赋予了所描绘主题一种永恒性。克鲁斯-丘博从记忆中创作,通过他个人的当代视角框架,重新诠释历史图像和叙事。从托尔特克文明(Toltecs)到眼镜蛇画派(CoBrA),人们在表现理想的神圣形象时所产生的共鸣点可谓贯穿历史长河,而克鲁斯-丘博正是在试图通过创作寻找一个可以打破时空疆界依然能被接受的普世人类形象。

“白光黑影——蔡斯民镜头下的吴冠中与吴冠中作品展”,集中展示蔡斯民先生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所拍摄的吴冠中先生珍贵影像60余件,以及吴冠中先生不同时期的精选画作20余幅。蔡斯民是新加坡国家文化奖得主,著名摄影师。他从1985年至2000年持续跟踪拍摄吴冠中,吴先生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皆被他的镜头所记录。这十余年间,吴冠中先生在形式美、抽象美的艺术探索和创作上不断推陈出新,并且在新加坡、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举办展览,影响深远,为中国美术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次展出的珍贵影像是吴冠中先生在新加坡、印尼、英国、法国工作和游历过程中的传神写照。影像不仅是这位中国美术大师的重要档案资料,更难得的是让观众得以回望大师的精神风采和晚年的音容笑貌。2024年是吴冠中先生诞辰105周年。龙美术馆特别推出此次特展,希望通过影像和作品回望这位中国画大师步履不停的艺术之路。

“王郁洋:绘画”是艺术家王郁洋的最新个展,是对艺术家自2010年以来的绘画实践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展示。从2021年以来,王郁洋开始转向新的观念领域探索。今年(2024年)年初,深圳美术馆的个展《混韵之宇》呈现科学与技术建构的当下的社会语境的思考,其中使用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自动驾驶、机器人、地质勘探,合成生物、大数据和物联网。展览的主题涉及人类、人造物及人造生命,和自然世界相互交错纵横,通过构建新的主体,孕育与展开新的叙事,从而批判与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宏大叙事。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