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全光塑技术:引领眼科屈光手术迈向精准化、个性化新时代
2025年09月01日 20:42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1日电(李秋莹 陈卓妍)在消费医疗个性化浪潮与屈光需求升级的背景下,眼科屈光手术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以爱尔康“全光塑”为代表的新一代个性化屈光技术,凭借其全眼定制化优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自2023年底全球首发以来,全光塑在中国市场快速落地,截至目前累计手术量已突破5万例,全国装机医院超百家,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

  此外,Z世代也展现出对视力矫正个性化、迫切性的需求。《Z世代个性化消费医疗洞察报告》显示,18-24岁人群中,有视力矫正需求者占比达50%~70%,其中超半数受访者对全光塑等个性化手术表现出浓厚兴趣。价格接受度方面,43.9%的受访者愿意为高端手术支付1.5万-2万元,与全光塑的市场定位高度契合。这种“为效果付费”的消费逻辑,推动屈光手术从单一术式竞争转向技术价值比拼。

  “摘镜”对于Z世代而言,不仅是为了便利,更是一种开启大学生活或步入社会前的“仪式感”。他们希望通过手术,以一个全新的、更自信的形象迎接人生新阶段。这种需求背后,是“寻求职业竞争优势”(39.4%)和“提升社交吸引力”(36.4%)等实际需求的驱动。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技术更先进、优势更明确的个性化屈光手术方案。以高考后的“摘镜热潮”为例,美团数据显示,全光塑手术订单在考后环比增长108%,成为Z世代开启人生新阶段的“仪式感”选择。

  从行业视角看,全光塑的崛起折射出屈光手术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根据《国民视觉健康》白皮书,2012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中,近视总患病人数约为4.5亿。而根据《2022中、欧国际近视手术白皮书》,2021年,中国每1000人中只有0.7人接受近视手术,相比之下,美国有2.6人,欧洲有1.3人。这表明,尽管中国近视人口庞大,但近视手术的渗透率仍然较低,每年手术量仅约100万例,渗透率不足2%,显示出巨大的潜在需求。然而,近两年市场增长放缓,非刚需人群因消费力和意愿下降而犹豫不决。爱尔康中国屈光业务负责人王炯指出,屈光手术人群可分为刚需与非刚需两类:前者因学业、职业需求(如参军、考公)选择手术,数量相对稳定;后者则受经济等因素影响,决策周期延长。全光塑手术通过显著提升视觉质量和安全性,为非刚需人群提供了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视觉质量不仅限于术后是否还有散光度数,也不仅限于在视力表上能看清几行,它还反映在不同光线条件、不同应用场景下,患者看不同事物、不同距离时,是否能获得更好的视觉呈现。

  个性化屈光手术主要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角膜状况、全眼光学结构和眼球结构的差异。个性化手术旨在通过更精准的切削,为每位患者制定不同的手术方案,以尽可能修正更多屈光不正问题,从而确保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更佳。

  独特的全光塑技术通过3D眼球模型重构和Ray tracing光迹追踪技术,实现了手术精确性、安全性和视觉效果的显著提升。手术前,通过先进设备采集患者角膜地形图、晶体位置、眼轴长度、角膜厚度等多维度全眼生物数据,多达138000个信息点,建出高度仿真的3D眼球模型,最大程度还原人眼真实情况。这一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让手术方案得以真正践行“个性化定制”的理念,精准满足每位患者的独特视觉需求。

  光迹追踪技术则是全光塑的另一大亮点。通过对2000条进出眼睛的光线进行分析,全光塑能够计算出高精度的低阶和高阶像差数据,穿过角膜、前房、晶状体和眼轴路径,形成定制个性化和精准的角膜切削模型,引导手术。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更在安全性和视觉效果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全光塑技术理想状态是解决角膜不平整等问题,修正各种屈光问题,使患者在术后不同应用场景下都能获得相对最优的视觉呈现效果。”爱尔康手术产品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张健说。

  对于未来可能出现其他眼部疾病如青光眼或白内障的患者而言,全光塑技术同样提供了保障。由于全光塑手术采用点阵消融技术,而非一刀切的手术方式,因此可以为患者保留更多的角膜组织,为未来的眼部疾病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

  从全球医药企业的竞争格局来看,真正意义上的专科公司已不多见,而爱尔康在近80年的历史中始终专注于眼科领域。“因此,对于我们而言,公司层面的战略价值十分明确:聚焦眼健康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张健说。

  对于全光塑落地面临的挑战,张健说道:“消费型医疗病人在决策里有的时候甚至占据主导,会受身边人(口碑)的影响。因此,市场教育需时日久,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这无疑对我们构成了挑战。”新术式从市场拓展和教育上还需要时间。

  “但是我们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也确实有很多成功经验,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快的时间已经有5万例的积累。整体来讲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张健补充道。(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