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1日电(张亨伟 李佳佳)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作为连续八年参展的“全勤生”,直观复星再次以全新阵容亮相,围绕“植根中国、患者第一、科技向善、精准致远”的核心主题,集中展示多款手术机器人系统、数字化创新成果及本土合作生态最新进展。通过技术创新、学术共建、公益实践及人才培育的多维融合,直观复星展示了其在手术机器人领域从技术提供者迈向医疗创新生态构建者的战略升级,彰显持续深耕中国、服务患者需求的坚定承诺。
本届进博会上,直观复星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Ion 支气管镜机器人、SimNow2训练模拟器等多款机器人系统及数字化创新产品亮相。通过多系统联合展示的形式,直观复星不仅展现了其在医疗创新领域的技术实力,更标志着公司正加速构建覆盖诊断、治疗、培训全链条的多元产品协同生态,致力于在机器人赋能外科手术之外,拓展更广的临床价值和人才培养,让先进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在推动精准医疗从“技术可及”迈向“价值可及”的进程中,直观复星认为建立科学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这一体系不仅关乎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更直接影响创新技术能否真正普惠患者。作为行业重要参与者,直观复星依托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代表性技术平台,持续支持本土化卫生经济学研究,致力于推动建立符合中国医疗实际的价值评估体系,为促进创新技术合理应用提供实践支撑。
本届进博会期间,备受关注的“医学机器人卫生技术评估队列调查”项目举办了圆桌讨论。作为一项聚焦医学机器人的大型公共科研项目,SMART由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于2023年发起,目前已覆盖全国7大区域、17个核心研究中心。
本次活动邀请了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钦伦秀、直观医疗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太总裁葛岚(Glenn Vavoso)、直观复星首席执行官刘釜均四位嘉宾,重点探讨了如何以中国真实世界证据为支撑,将全球经验与本土实践深度融合,推动“在中国,为全球”的创新转化,同时分享了利用本土真实世界数据验证手术机器人临床与经济价值的最新进展。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指出:“从价值医疗层面,手术机器人不仅能缓解我国医生资源稀缺困境,让边远地区患者有机会获得顶级医生的手术服务,还能大幅缩短医生成长周期,加速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在行业创新与趋势层面,“医学机器人卫生技术评估队列调查”项目收集的数据有望成为数字时代推动医学创新的关键支撑,当前医疗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赛道,手术机器人更是该赛道的领先领域,相关研究可以帮助挖掘手术机器人的使用价值,推动其更好地落地临床、惠及患者,最终助力提升患者对先进医疗技术的可及性,推动中国医疗体系从量到质的转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钦伦秀结合临床实践指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复杂肝胆肿瘤手术带来多维度突破。视觉上,其裸眼三维立体视野搭配可调节放大功能,无需医生额外戴镜,还整合荧光成像技术,能精准辅助判断手术路径、切除范围及肿瘤边界;操作中,灵活机械臂,可破解狭小空间精细操作难题。既通过精准操作减少患者术中损伤、改善术后恢复,也能减轻医生体力负担,有望有效延长外科医生职业黄金期。此外,手术机器人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猛,建议完善培训以缩短年轻医生学习曲线,建立评估体系明确适应症,推动技术规范应用。”(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