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22日电(李佳佳 张亨伟)全球财会专业组织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携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蝶集团、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近日联合发布的《CFO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出海机遇与挑战》调研报告指出,开拓海外市场仍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首要动因,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地区成为未来三年最受关注的增量市场。
随着全球化布局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出海”正从“走出去”向“走下去”迈进,近半数受访企业已计划或考虑设立财资中心,标志着全球化财务管理步入新阶段,财务管理职能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调研显示,“开拓海外市场”作为企业“出海”首要动因的显著性持续增强。多数首席财务官(CFO)等战略决策者认为,企业“走出去”并非贸易摩擦下的被动应对,而是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内在诉求。科技创新企业将全球化视为核心增长路径,本土市场竞争加剧也推动企业将出海作为释放竞争压力的重要渠道。政策敏感型行业则仍高度依赖政府推动力。
未来三年,东南亚以57%的绝对优势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第一增长极”,非洲与中东紧随其后。相较之下,企业对北美(17%)与西欧(16%)等成熟市场的布局更趋谨慎。
行业层面,建筑与工程(71%)、医疗保健(67%)及信息技术与软件(65%)行业对东南亚市场前景最为乐观;零售电商(63%)则战略性布局拉美市场;能源与公用事业企业更关注中东及中亚地区(各约30%),体现出就近获取配套资源的布局逻辑。
在企业“出海”模式方面,46%的企业仍采用“传统出口”模式,“跨国并购”(27%)与“绿地投资”(22%)紧随其后,共同构成当前主流路径。而“数字服务出海”(14%)与“生态平台嵌入”(3%)等轻资产、高阶模式占比仍然较低,反映出中国企业国际化策略整体偏保守。
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行政总裁白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出海”主要是为了获得扩张,但也有企业是因为激烈的本地竞争,在海外有新市场。报告指出,“受访企业认为出海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财务类型的风险。85%的受访者认为监管合规是第一大风险,部署相关基础架构非常重要”。
白容指出,报告的一个重要发现是,首席财务官(CFO)的角色需根据国际化进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转变。在“出海”初期,财务敏锐度是关键要素;进入中期发展阶段,则需要掌握项目管理等能够平衡盈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多元技能。当企业深度融入当地市场时,管理利益相关方的能力将变得最为重要。“此时,CFO的职能将从资金提供者转变为利益相关方的管理者”。
她说,财会从业者与CFO的能力必须与企业的全球化进程同步演进。“在出海初期,卓越的财务能力是获取资金的关键;扩张阶段,需具备商业洞察与项目管理等综合能力以平衡增长与效率;到了整合阶段,利益相关方管理则成为最关键的能力。这意味着CFO的角色必须从财务专家,转型为融汇全球视野与本地智慧的战略伙伴。”
本次调研覆盖制造业、金融、能源公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零售服务、医疗保健、交通运输、教育及传媒娱乐等十一大行业,共290名企业财会岗位受访者参与。其中,近三成(29%)受访企业已在海外运营超过十年。(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