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5日电(记者 范宇斌)坚持宗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宗教工作的主线任务。宗教中国化与宗教事务治理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宗教中国化是宗教事务治理的明确方向,宗教事务治理是宗教中国化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上海市奉贤区以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方向为工作主线,建设“和顺宗教、责任宗教、法治宗教、品质宗教”,打造“贤城论道”工作品牌,进一步丰富宗教中国化的思想内涵,展示宗教中国化的实践成果,保障宗教中国化行稳致远,厚植宗教中国化的文化底蕴,引导宗教界在政治上自觉认同、文化上自觉融合、社会上自觉适应,为奉贤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上海市奉贤区民宗办相关负责人说,奉贤区突出“政治性”,加强教育引导,丰富宗教中国化的思想内涵;突出“公共性”,提升服务社会意识,展示宗教中国化的实践成果;突出“规范性”,开展合规化管理,保障宗教中国化行稳致远;突出“文化性”,推动“两个结合”,厚植宗教中国化的文化底蕴。
据介绍,自2019年以来,奉贤区围绕“爱国爱教,履行社会责任”“爱国爱教,同向同行”“崇俭戒奢”“爱国爱教,进而有为”等主题,开展“贤城论道”征文讲经交流活动,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当好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者、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员,讲好奉贤宗教故事。

宗教活动场所是信教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公共场所,在宗教中国化的实践中,要推动场所发展与信众需求、社会环境融合发展。自2013年开始,奉贤区在上海全市率先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合理规划布局试点工作,编制《奉贤区宗教活动场所总体布局专项规划(2015-2025)》。
同时,奉贤区积极支持宗教界规范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引导宗教界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参与奉贤援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对口帮扶工作,多个慈善项目落户青海果洛、达日,陕西佳县、贵州务川、云南大理等地。此外,奉贤区宗教界主动参与区、镇两级助老、助学、助医等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坚持开展春节、腊八、重阳等传统节日送“福”活动。

“提升宗教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奉贤区民宗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奉贤区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奉贤区宗教界合规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奉贤宗教界合规化管理水平。同时,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科技赋能,推进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开展数字赋能宗教工作实践。
“奉贤区还深入挖掘教义思想中适合中国国情特点和时代特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建筑、书法、绘画、音乐等为载体,弘扬先进的宗教文化。”奉贤区民宗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厚植宗教中国化的文化底蕴,他们在宗教场所建设中融入中国元素、举办宗教文化交流活动、举办宗教文化展示活动。
具体而言,奉贤区引导宗教场所以中华民族传统审美元素中的中轴对称、盆景雕塑为依托,建设生态、和谐、唯美的中国式场所,并引导宗教场所加强对文物、古树、古城墙及非遗传承保护。举办四教教职人员讲经交流活动,各宗教围绕同一个主题,阐释经典、碰撞思想,促进各宗教文化交流。举办“贤城飞花令宗教知识竞赛”活动。支持建好佛教中国化文化展示馆,举办梵音文化展、陆维中儒释道题材精品小楷书法展、瓷板画展、慈善讲座等活动。
如今,“贤城论道”逐渐成为奉贤区宗教界政治引领、宗教人才培养、宗教工作展示、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成为奉贤区宗教工作的特色品牌。
奉贤区民宗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奉贤区爱国宗教力量不断壮大,“和顺宗教”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形成。宗教界服务社会意识不断增强,“责任宗教”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树立。宗教界依法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法治宗教”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浓厚。“贤城论道”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品质宗教”的软实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奉贤区宗教界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履行社会责任、彰显慈悲大爱。例如,2022年各宗教场所向民族地区捐资捐物164万余元。各宗教团体、场所、奉贤区佛教协会每年为来奉流动少数民族群众捐赠帮困金。
在“贤城论道”讲经交流活动总品牌下,奉贤区各教已初步形成宗教文化独特品牌。例如,奉贤区佛教协会“贤城讲道”讲堂、奉贤区道教协会“道茶汇”、奉贤区基督教两会“贤城有道”讲堂等,奉贤佛教中国化文化展示馆入选上海市宗教中国化教育实践基地,生动诠释上海宗教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城市精神品格锻造下的生动场景。(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范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