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1日电(郑莹莹)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3年徐汇区“全国科普日”活动20日在华东理工大学逸夫楼报告厅启动。

徐汇“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大园”集聚,有100多位两院院士工作生活在这里。
20日的2023年徐汇区“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涂善东,为青年学子与科技工作者送上寄语,鼓励大家抓住科创在徐汇的机遇和挑战,扎根基础研究,不惧怕失败和挑战,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徐汇区正全面打响“科创绣带”品牌,将与未来重点发展的徐汇“科创街区”,共同为徐汇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提供支撑。徐汇依托华东理工大学院士专家、优秀科研团队,重点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工业设计等学科优势,为区域科技创新赋能,为产业发展助力。
启动仪式上,徐汇区科协与华东理工大学科协共同签署科普共建协议,引入高校资源,助力区域内科普高质量发展。根据双方协定,将充分挖掘华东理工大学的专业人才资源,进一步探索高校“科普+”新模式,重点围绕青少年科普教育、社区科普服务、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普宣传、科技成果转化科普平台等多方面,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打造更具影响力和传播度的徐汇科普品牌。

双方为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通过发挥华东理工大学专家资源优势,以科普讲座、参观实践活动、课题指导等形式,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科学创新精神;下沉社区科普服务,将包括华东理工大学与区域内科普示范社区结对,定期进社区开展各类科普讲座、实验展示等特色科普活动,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设施、场所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普宣传,集中宣传科学家胸怀祖国、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大力弘扬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新媒体等开展科普宣传;以院士、院士团队等科学家为核心,搭建共话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普交流平台,让科技成果走出高校院所、走出实验室,向公众普及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从墙内向墙外渗透。
另外,2023年徐汇区“全国科普日”活动之际,徐汇区第二届“汇健康”科普大赛精彩收官,各门类获奖作品和名单相继揭晓。本届大赛自5月份启动,区域内医院、科研院所等生命健康领域优秀人才踊跃参与,共收到参赛作品237个,最终59个作品脱颖而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抽烟?那您吃药得谨慎》、徐汇区牙病防治所《口腔就诊那些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老年髋部骨折真的是最后一次骨折吗?》、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获得一等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十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仪式现场,徐汇区第二届“汇健康”科普大赛脱口秀和科普剧优秀作品还现场进行了表演展示。
已逐步成为徐汇科普人气赛事的“汇健康”科普大赛,正聚焦区域内生命健康领域的科研、临床、技术资源特色和优势,让更多“科技+科普”复合型创新人才通过选拔、培训、最终脱颖而出。

当天,2023年徐汇区“全国科普日”活动线上版平台也同步上线,特别融入了本届“汇健康”科普大赛中短视频、长图漫画、科普剧、科普讲解、脱口秀等5个门类的多部优秀作品,市民可通过扫码或关注“创新徐汇”微信公众号,点击“科学普及-科普日”栏目点播观看。
启动仪式上,徐汇区授牌了新一批9家社区书院,以“15分钟科学生活圈”为理念的“社区书院”将成为居民家门口的科普新阵地。
9家新增社区书院分别是:徐家汇街道光启社区书院、天平街道天平社区书院、湖南街道“梧桐阅”社区书院、斜土街道“亲邻斜土”社区书院、长桥街道“清和·智明学堂”社区书院、虹梅街道虹梅·树屋社区书院、龙华街道龙华社区书院、凌云街道凌云社区书院、华泾镇华泾社区书院。
通过家门口的科学社、科学咖啡馆、科普客堂间,徐汇区正加大学校、院所联动,将优秀科技成果、暖心科普内容输送进社区,让科普知识惠及更多人群。已成熟运营的徐汇区漕河泾“馨空间”社区书院、枫林“健康枫尚”社区书院、田林社区书院、康健“康乐汇”社区书院已成为集科技体验、科普实践为一体的“热门打卡点”,变成家门口寓教于乐的好去处。(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郑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