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23日电(记者 郑莹莹)“来馆里既增加了科技知识,又回忆了小时候。”重阳节,70多岁的倪阿姨和老伙伴们一起来到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玩起了九子游戏。

(郑莹莹 摄,下同)
“九子”是上海传统的老弄堂民俗游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市民在居住的弄堂里进行传统游戏——打弹子、滚圈子、造房子、攒结子、顶核子、扯铃子、抽陀子、跳筋子、刮片子,这些项目融竞技、体育、健身于一体。
上海市社区 “九子〞运动协会是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承兴居委会1988年起在历年举办弄堂运动会的基础上于2011年成立,协会对传统“九子”进行归纳和改进。
品重阳糕、听独脚戏、玩九子游戏、做海派撕纸、赏时令花卉,一个人、一台戏、一个橄榄核、一张纸……“老有所乐”板块为老年群体精心打造了重阳文化体验活动,一件件熟悉的老物品让老年朋友们穿越时空,体验儿时的乐趣,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文化传承与焕新的魅力。
整体上,重阳节这天,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展“重阳趣玩|早安·自然博物馆”主题科普活动,“重阳趣玩”活动是馆方首次开展的专为老年群体服务的大型活动。

为了让老年人有一个舒适、轻松的参观体验,活动首次在周一闭馆日的晨间开展。除了参观展区,老人们还能在现场体验各项特制的科普活动,享受一场充满欢声笑语的自然科学盛宴。
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联合上海市老年大学等14家单位共同创办,得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支持。本次活动以“知无涯,余热生辉”为出发点,分为展现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风采的“老有所为”、体验老上海童年回忆的“老有所乐”、了解自然科学的“老有所学”三大板块。活动聚焦老年群体的需求,旨在为他们普及科学知识、开拓视野、提升能力,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活到老、学到老。
一场非遗表演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在“老有所为”环节,来自上海老年大学的艺术爱好者们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元的艺术快闪表演,展现了沪上老年群体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馆方在活动前专门征集策划的“我眼中的自然之美”主题摄影、钩针作品也在现场进行了集中展示。
“老有所学”则汇集了馆方特色的教育资源,既有传统的节目呈现,又有新科技环保产品展示,让老年群体能够一站式“趣玩”各类知识。特色教育品牌活动“绿螺之声”“绿螺讲堂”为老年群体准备了精彩的科普讲座;四维影院特别为老年观众播放馆方最新推出的8K电影《草原:生灵之家》,让他们体验世界最领先的超清影像;“科普集市”特邀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参与,涵盖花鸟鱼虫、生活百科等方面的内容,为老年观众解答自然科学的各种奥秘。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未来,上海自然博物馆将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积极开展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持续关注老年群体的科普教育,打造科普敬老教育品牌,以老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开展多渠道跨界融合的敬老活动,以满足更多老年群体的需求,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郑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