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7日电(郑莹莹)“第九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将于11月11日-17日举办。今年的活动以“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为主题,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水务局、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

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从7月起就面向全社会推出各项预热、宣传活动。11月6日起,公众可以进入支付宝“蚂蚁森林”参与“第九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发现身边的神奇物种行动”,通过科普小游戏了解上海城市湿地生态系统。11月8日,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将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开放“绿色蓄能”端口,邀请广大市民一起点亮“绿色星球”,为三天后的启动仪式蓄力。
11月11日上午9:00,本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启幕,启动仪式上,除了每年邀请一位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形象大使、向公众发起自然保护行动倡议以外,还将进一步深化沪滇合作,启动云南灵长类濒危物种保护项目,通过“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活动平台,推进本市及对口合作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珍稀濒危物种繁育、保护成效评估、公众科普教育等工作。
本届保护周还将组织开展九大主题活动,分别为:名人讲坛、环保科普活动、青少年主题活动、生态践行活动、主题摄影展、手机随手拍大赛、人与自然市民科普活动、主题科普影视展映活动、科普场馆主题活动。
比如,作为“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重要品牌活动之一,名人讲坛将于11月11日全天通过专题演讲线上直播的方式与公众分享保护自然的珍贵经历与宝贵经验,启发公众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绿色发展的新认识。市民可关注“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微信公众号,提前了解专家信息和直播观看方式。
又如,活动于今年6月启动,发动了全市近百万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笔记自然”版块鼓励青少年自己动手做一份图文并茂的自然笔记,更好地观察自然现象和物种特征,共收到作品超4000幅;“呵护生态”版块引导青少年开展校园或社区生态调查,发现植物与昆虫、鸟类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形成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美化家园”版块则以青少年家庭盆栽的形式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就地取材,了解植物生长及养护知识,在实践中思考人与自然关系。
本届保护周涉及块面较广、范围较大,截至目前,已确定保护周期间九大主题活动将分别在相关的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研院所、动植物园、城市公园、郊野公园、自然湿地、人气商圈、文化中心等地落地开展。本届自然保护周举办期间,组委会还将与东航、南航、华东空管局等单位合作,推出“自然主题特色航班”“带着自然保护旗去旅行”等活动,市民可以在万米高空“邂逅”吉祥物“申申”、参加自然保护趣味问答,一起铺陈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图景。
经过连续九届的精心培育和发展,“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已成为广大市民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呵护自然的重要平台,吸引了超百位全球知名专家和社会人士参与,并成为上海重要的生态名片和品牌。这既是上海科普事业发展的又一亮点工作,也是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保护自然环境、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一个有力抓手。“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将继续深挖上海可持续的发展底蕴,展现可感知的城市风情,贡献可复制的经验典范,为打造独具“海派特色”、拥有“国际风范”、体现“秀外慧中”的美丽上海添砖加瓦。(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郑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