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9日电(记者 陈静) 记者9日获悉,在第四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上,法兰西公学院名誉教授、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塞尔日·阿罗什分享了做科研的秘诀:“如果你要成为一名科学家,首先必须要有激情和热情,要对外部世界有探索的好奇心,必须能够在某些领域做非常深入的研究,对知识的探索与渴求有非常强烈的追求。”阿罗什相信,个人的倾情投入在科学的创新探索中不可或缺。“热情,求知,直觉,机遇。”是他总结出自己做科研的四个关键词。
此外,要真正为现有科学带来革新,不仅要和同时代研究者们交流合作,也要向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先驱们追问学习,“如果你要做科学,必须要和一群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团体为伍,历史上那些星光熠熠的科学家,都会成为你不断激发热情、探索全新科学前沿的动力。”
光学是物理学中古老的学科,又是当前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推动着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不断深化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从年轻的时候,就为光的科学所折服和着迷。”阿罗什真挚回忆了青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从17世纪的伽利略到牛顿,再到19世纪与20世纪的法拉第、麦克斯韦、普朗克及爱因斯坦等一众科学家……阿罗什在PPT中分享了一张光科学史纵览图,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尽在其中。可以说,科学史上的众多伟大思想的诞生,无不受到光的“照射”。
“关于外部世界我们所了解的大部分知识,其实都来自于光。”阿罗什认为,科学基础研究的巨大突破离不开对光的探索,科学殿堂上最伟大的科学成就都与光相关。
从激光技术发明之后,阿罗什开启了物理学研究。他说,激光为基础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的进步开辟了道路。2012年,阿罗什和美国物理学家大卫·维因兰德因“突破性的试验方法使得测量和操纵单个量子系统成为可能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所发明的检测方法在观察的同时不介入,这让量子物理学创始人所设想的思想实验变为现实。
“从伽利略到量子物理,这是一条引人入胜的科学道路。”阿罗什指出,回顾科学史可见,所有研究者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修正甚至推翻原有理论,才得以实现人类认知边界的不断突破,因此,“科学研究中没有永恒的真理,只有人类对世界不断修正的结论与逐渐深入的认识”。
活动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吴信宝出席讲坛并为阿罗什颁发“主讲科学家”纪念证书。阿罗什与现场听众互动交流,并送出五本自己亲笔签名的新书《光的探索: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奇异量子世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