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22日电(郑莹莹)在黄浦区外马路上的金融品巷零距离党群服务站里,不仅有骑行驿站,还有标有各个马路名字的咖啡组合、各类图书等,这样温馨与潮流兼具的服务站,为周边的办公楼宇增添便利与活力,受到白领喜爱。

———打造“南外滩金融社区”,小东门积极疏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
小东门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沈彬说,街道在今年年初,抓住南外滩地区扩容增能的重大机遇,围绕将小东门建设成为黄浦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城区形象“东大门”的目标任务,形成了打造“南外滩金融社区”的街道定位,全面推动小东门地区高质量发展。
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城市名片,小东门街道推出水陆联动实景党课、行走东门文化路线、“百年老城厢到金融南外滩”摄影展等“全感官”沉浸式学习,还成立了“一江一河”滨江情景剧团,通过市民、白领的亲身演绎形式感悟东门变迁发展,从而提升市民白领对东门社区的归属感。

为了让基层治理“毛细血管”更畅通,街道也积极鼓励居民区充分调动联系企业的积极性,推动居民区周边企业赞助高档社区草坪音乐会、节庆活动、公益观影、公益捐赠,为老旧小区提供物资慰问、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在服务新业态群体方面,街道建立了12个“新业”驿站,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备饮水、备充电”等“六备”贴心服务。与农业银行南外滩支行齐心打造“农”情港湾·新业启航阵地,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对社区的融入感。
——外滩街道以高效能治理,链接更多资源力量
外滩街道办事处主任潘燕兵说,高效能治理能链接更多资源力量,助力城区高质量发展,同时高质量发展可以提升各类人群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扩大参与积极性,反促高效能治理,实现高效能治理与高质量发展互融互促、共同发展。
她介绍,外滩街道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围绕“治理+更新”“治理+营商”“治理+公益”,聚焦用好平台、做强项目、扩大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为打造“零距离”温暖外滩,2022年起,外滩街道依托党建、营商、自治共治等多元治理成果,集聚企业和社区爱心人士资源,成立外滩社区基金会,探索“治理+公益”的新路径,成功募集到200万元原始开办基金,是黄浦区第一家没有政府资金投入的社区基金会。目前拟发布首期四大项目,包括“脑健康(认知症)”“爱传递·再生电脑教室”“云南对口援建·教育信息系统建设”“流浪猫扰民治理及爱心领养”等。下一步,街道将在搭建平台、项目发布等方面为社会各界公益力量创造良好条件
——淮海中路街道以多元治理格局,提升经济发展能级
淮海中路街道位于黄浦区核心区域,区域内有35幢商务楼宇,其中亿元楼16幢,集聚3000余家企业,产城融合度高、国际化程度高。 2022年区域进口总额约461亿元,占黄浦进口总额近47%。区域内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繁荣发展,旗舰店、概念店扎堆。
淮海中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康永利介绍,街道在抓项目、提能级、强服务、优环境上下功夫,同时强调政企合作、社会参与,致力于形成多元治理格局,不断增强街区治理效能与经济发展能级。
淮海中路街道依托“兴业荟商”营商服务品牌,助力企业安心扎根淮海,激发商圈发展活力。
2021年街道全新推出“候鸟式”服务计划,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专业服务、政企交流、文体配送等全天候、全流程、全方位的组团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活动近80场,覆盖企业1800多家、参与人数超过5000人次。

随着候鸟式服务计划不断深化,街道今年先后在K11、香港广场、领展等地打造了“零距离企业服务站”,承载街道企业服务平台线下功能,安排营商服务专员定时驻点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全方位专业政策政务咨询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白领对街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街道坚持“白领需求在哪里,我们服务就瞄准到哪里”,持续开展“活力淮海”楼宇运动、楼宇文化、楼宇健康等特色品牌活动,帮助楼宇白领拓宽朋友圈、社交圈,打造多元、开放、包容的年轻国际化社区。自2020年起,“活力淮海”围绕体育主题展开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系列活动,为辖区内3600余家企业、35幢商务楼宇、近8万名白领带来了全新的运动体验,构建了集“体育+社交+生活+消费”于一体的淮海活力生态圈。今年,“活力淮海”充分利用流量经济效应,与顶级IP “灌篮高手”开展梦幻联动,在新天地时尚搭建主题快闪球场,以主题赛事落地商业体实现“聚人气、拓流量、促消费、增效益”。(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郑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