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周浦镇御沁园居民享受安全便利的“数治”生活
2023年08月28日 19:17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28日电(达飞 于俊)最近,浦东周浦镇御沁园完成了数字化更新:小区的角落改造成了智能充电棚,内部河流安装了水质检测设备,整个小区的三维实景图像上传到了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的大屏幕……居民们真切感受到了数字技术带来的安全、便利生活。 

  总建筑面积超过34万平方米的御沁园,有别墅也有高层,人多车多、出入口也多,管理有难度。周浦镇率先在该小区探索宽窄联动、态势预警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广度和速度。

  安全感“爆棚”

  与上海众多小区一样,电动车停放及安全充电等问题困扰各方。而有了数字技术的加持,这一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御沁园的高层单元门均安装了智能识别系统,能“认识”进入电梯或楼道的电动车,一旦发现,便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单元门或电梯门自动锁闭,直至电动车“纠错”了,推车者才能正常进出。由此,御沁园里电动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现象被有效排除。

  堵住了乱停车,还需疏导正确停车。小区靠近围墙的一片狭长空地,被改造成了雨棚集中充电停放点。居民不仅解决了停车难,还能安全充电。

  这个看似简易的停车棚,有了数字技术的加持,可谓安全感“爆棚”。棚内安装了滑轮式监控,时时扫描电动车的“体感温度”。红外感知热成像技术的应用,让电瓶一旦升温超过设定温度,便会触发警报系统,并快速反馈到物业和居委,巡查人员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切断电源,彻底杜绝火灾隐患。

  如何解决访客安全到访和私家车乱停车问题,也是人口密集小区头疼的共性难点。御沁园应用AI智能分析、智能感知技术,通过建设出入管控模块、车辆违停模块,有效解决了难点。

  进入小区的访客,在登记相关信息后,后台会将访客信息直接推送给业主,业主通过手机APP审核,访客即可无感、无障碍进入小区;车辆违停模块,摄像机精准识别车辆违停,一旦发现有堵门、堵路、堵塞消防通道等情况,后台便发出警告并通知物业。系统捕捉到车辆驶离后,还能自动结案。

  “智”解水患

  御沁园小区的内部河流与外河联通,如何确保水质不受污染?暴雨时如何及时发现积水点、解除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隐患?依靠智能数字技术,也能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支持方上海宗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我们在河道内放置了水质监测设备,提供24小时全时段水质监测,一旦发现水质PH值发生变化,设备会立刻上传至监测平台,并推送给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处置。”有了这套设备,相当于给河道配备了全天候问诊医生,“健康”状况时时掌控,相关部门能对症施策,防止河水变质。

  而针对积水问题,在小区地下车库等易积水点安装了水位监测设备。如逢大暴雨积水一时排不出去、达到警戒水位后,系统立即上报至综合管理平台,物业管理人员便能及时处置抽排,消除水患。

  “微平台”升级

  如果说数字化技术是发现小区问题的“侦察兵”,那居村联勤联动“微平台”便是解决问题的“作战部”。

  在周浦镇大数据中心主任张可人看来,2021年起,御沁园作为浦东居村联勤联动“微平台”升级改造的试点,除了提高小区提前预判、自动思考等智能化水平外,主要推动基层自治从被动处置向前段处置转变。

  以前小区居民遇到问题后,首选打电话给物业或居委会,再逐级向上反映,会产生难题“多传手”和办事“马拉松”的情况。新版本的微平台在保留基本功能外,更注重基层自治:居民通过“随手报”板块,随时、随地反映问题;问题推送到平台后,通过标准化的程序,明确了接单人及办事进度,解决问题的“作战能力”大为提升。

  御沁园还将自建的“居民议事厅”与“微平台”小程序联动,发挥居民自治功能,听取呼声,聚焦热词,抓取百姓最关心的治理难题,及时推送,形成处置闭环。

  张可人透露,周浦镇将推广和完善“数字治理”经验,彰显城市善治效能。(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于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