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大城何以“老吾老”?“数”看上海养老服务
2023年10月22日 19:11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22日电(记者 郑莹莹)作为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1979年)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上海一直在探索如何“大城养老”,伴随科技发展,互联网医院等出现,城市养老更智慧。

  ——84家:积极推进“养老院+互联网医院”

  截至9月底,上海全市共推进“养老院+互联网医院”84家,计划到年底推广至100家。

  2021年,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松江区开展“养老院+互联网医院”试点,后续向全市进行推广。《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将“养老院+互联网医院”纳入发展主要指标:到2025年,“养老院+互联网医院”模式的养老机构数量达到200家。2023年,“养老院+互联网医院”纳入市委民心工程。

  “养老院+互联网医院”主要由取得互联网诊疗服务方式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在属地民政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满足养老机构老年人慢病诊疗、配药和预约检查等需求,使老年人慢病、常见病管理、治疗、转诊、预约检查更便捷。“养老院+互联网医院”采取“医院上门评估义诊,老人院内线上就诊,家属云端远程陪诊,线下服务便捷转诊”的服务模式,在养老机构利用互联网医院云诊室、移动诊室、智能手机等智能化设施设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上门评估、在线咨询、预约挂号、复诊续方、医保结算、药品配送、体征监测、绿色通道、健康科普等服务。

  目前上海市800多家养老机构(含长者照护之家)中居住了7万多名老年人,大都患有慢性病。上海市民政局会同市卫健委大力推进“养老院+互联网医院”发展模式,全面推广互联网医院远程服务养老机构,着力解决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用药、出院就诊不便等问题。

  ——30家:智慧养老院建设任务正在开展

  2022年12月,上海市民政局印发《上海市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了上海市智慧养老院建设的总体框架及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智慧入住、智慧餐饮、智慧健康、智慧生活照护、智慧安全防护、智慧运营管理六大板块。2023年1月,智慧养老院建设被列入2023年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23年1月,智慧养老院建设被列入2023年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2家基本完成建设任务,预计10月底,全市可完成30家智慧养老院建设任务。

  比如,上海市第四社会福利院按照“智慧终端+应用场景+数据展示”的方式,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了包含“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场景”在内的养老机构数字化体系,并通过对院“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迭代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集成应用,系统整合机构养老模式下24小时全流程、全时段智慧养老场景,优化构建了协助排泄服务、智能助餐、智能助浴、健康监测、盲点管理、户外管理、“云”互动、消毒管理、健康管理、心理关怀、睡眠照护等十大场景。

  ——“300+”:社区长者食堂助力织密社区助餐服务网络

  老年助餐服务是关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也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

  截至2022年底,上海共建成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1608个,其中,社区长者食堂305家、老年助餐点1303个;日均供餐能力16万客,实际用餐量10.1万客。2023年开始,上海把建设重点聚焦在社区长者食堂,年内计划新增40家,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

  上海自2008年起发展社区老年助餐服务,2019年,上海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提升本市老年助餐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推进新一轮社区老年助餐服务。

  近年来,上海加快推进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在街镇层面建设集膳食加工配制、外送及集中用餐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长者食堂,以及布局在居村委层面的助餐点,织密社区助餐服务网络。

  以黄浦区为例,该区今年的实事项目之一是豫园社区食堂(又名“豫膳坊”),坐落于城隍庙大门隔壁的方浜中路235号,5月10日正式开业,通过“AI智能”创新运营方式和“智能大厨”菜单式的暖心服务,为食客提供了各色菜肴。食堂以智能炒菜机、智能蒸烤箱、智能面炉等全系列智能化烹饪设备满足中餐“蒸炒煮炖炸”全套工艺需求。“智能大厨”的菜谱由厨师研发团队经过反复调试后录入后台数据库,通过云端可实行下载更新,借助菜谱大数据,社区食堂菜谱可实现每日更新,并可根据就餐老人的反馈调整定制,切实做到适老化、多样化。食堂给予老人一定的就餐优惠,60至69周岁老人凭卡消费享9折优惠;70周岁及以上老人凭卡消费享8.5折优惠。除早中晚三餐保证供应以外,还特别打造了“南翔小笼”窗口,让长者乐享老字号美食。

  ——新增5000张:养老床位年度任务提前完成

  2023年,上海继续把“新增5000张养老床位”纳入实事项目。截至9月底,全市已新增养老床位5011张,已提前完成全年计划。

  养老床位是服务失能半失能、认知障碍老年群体的中坚力量。为应对本市深度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对多层次、多元化养老床位的需求,推动机构养老服务供给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已连续25年将新增养老床位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为加强对认知障碍老年群体的照护支持,上海市已连续5年将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列入实事项目。2023年上海市委、市政府继续将“改建2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针对认知障碍老年人身心特点和照护需求,在养老机构中设置专门服务这一群体的照护单元,推动本市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截至9月底,已改造完成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162张。

  另外,2023年5月,上海市民政局会同市政法委、文明办、教育局、公安分局、财政局、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农业农村委员会、卫生健康委、医疗保障局、残联等单位,正式印发《上海市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实施意见》,上海各区已基本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名单库”和关爱力量队伍,主要依托居村委干部、社工、楼组长、老伙伴志愿者、家庭医生、社区民警等力量,通过上门、电话、视频、智能设备监测等方式进行关爱。目前,依托约4万名社区关爱力量,上海为全市近37万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定期探访关爱。(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郑莹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