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1日电(郑莹莹)周末午后在斜土街道首个商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保利·时光里的前庭广场,一场戏曲快闪拉开了2023年徐汇区第五届“日晖有戏”戏曲文化生活节之戏曲集市的序幕。

今年是“日晖有戏”品牌创立的第五年,五年时光,它从当初斜土街道举行的戏曲文化推广活动,成长为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进一步建设城市软实力的知名文化品牌,无数市民见证着它从“文化服务”到“城市美育”的升格,从11月开始,第五届“日晖有戏”戏曲文化生活节系列活动也将陪伴着市民再一次在城市美好空间打开美好城市生活。

——“水岸活力+”,国潮戏腔粉墨登场带来新体验
集市现场,是一次传统戏曲与当代文化融合的典范。上海淮剧团为市民带来一段精彩的《淮音民乐秀》,以金庸武侠电影纯乐展现民乐的优柔委婉、气势磅礴。在武侠的世界里沉浸过后,由上海京剧院的鼓师、琴师和上海淮剧团的青年演员合作的《妙境散花》充分展示了中华戏曲的独特魅力,也寓意着繁花似锦的幸福生活。来自上海越剧院、沪剧院、淮剧团的青年演员携手带来了国潮风戏腔歌曲联唱。继而,上海京剧院的青年演员倾情演唱的顶流手游《原神》EP《神女劈观·唤情》,将二次元游戏和传统戏曲完美结合,青春的律动“点燃”了全场。
从名家到青年,从专业演员到爱好者,一个个令人眼前一亮的节目展现了戏曲艺术在社区里的守正创新。儿时毕业于斜土街道日晖新村小学的上海说唱传承人连彬尧,和现今就读于同一所学校的弟弟连彬淳一同登台,展现了一段妙语连珠的经典上海说唱《金铃塔》。由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扮成的“齐天大圣”领着一群猴子猴孙闪亮登场,独具海派特色的郑派悟空戏威武大气,每一招出手都气宇不凡。
除了戏曲大秀,集市现场还汇聚京、昆、沪、越、淮、评弹六大市属院团及宛平剧院,为市民精心设置了沉浸式互动摊位,可体验戏曲中的水袖身段、特色换装、打卡拍照。同时还联动传统非遗技艺,带来非遗剪纸、连环画、脸部彩绘等,让市民能够体验最潮的戏曲打开新方式,在互动中领略传统文化的乐趣与魅力。文件夹、戏曲玩偶、刀马旦充电宝、戏曲书签、戏曲咖啡....。。现场还有五年来“日晖有戏”新奇可爱、有趣有料的戏曲文创等着去发现。戏曲集市上,更有戏迷来当志愿者,生动诠释着戏曲和文明实践宣传教育的融合,还吸引了不少戏曲“铁杆粉丝”加入“日晖有戏·艺起前行”志愿服务队。大家驻足欣赏着精彩戏曲演出、争相体验着戏曲妆容、非遗戏曲剪纸、逛着琳琅满目的戏曲文创、饶有兴致地集着“日晖有戏”五周年主题徽章……

——“戏曲跨界+”,传统文化回归当代生活引领新风尚
尚长荣、谷好好、茅善玉、钱惠丽、梁伟平、高博文……一位位戏曲名家在“日晖有戏”的五年里留下了他们表演、教学、排练的身影,也在五周年之际送来了生日祝福。2019年,首届“日晖有戏”戏曲文化节一炮打响,上海京昆沪越淮评弹六大院团在斜土社区打造起了传承基地。第二届戏曲文化节与全国小剧场戏曲节联动,打造“戏曲+”跨界体验活动,还和夜间经济结合在全国范围首创了戏曲夜市。第三届戏曲文化节邀请到尚长荣、谷好好、茅善玉等名家助阵,成为新一批“日晖有戏”推广大使,带动发展一批社区戏迷。第四届戏曲文化节深入探索戏曲文化传播与元宇宙的联动,100套戏曲谐小兔数字藏品发布后一抢而空。
五年来,“日晖有戏”已成为戏曲爱好者交流的重要平台,成功举办450余场戏曲主题活动,服务人群45000余人次。戏曲爱好者更亲身以“日晖有戏 艺起前行”志愿服务队的形式为每一场活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日晖有戏 艺起前行”志愿服务队和“日晖有戏”新时代文明实践戏曲大联盟从最初推广戏曲,到演绎戏曲版“新七不规范”参与社区文明宣传、担任文化活动指导员、创编了京剧版和评弹版《亲邻文明新风尚》。“日晖有戏”志愿服务项目获评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日晖有戏”让戏曲成为新时尚》荣获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一个个国家级、市、区级荣誉,生动展现着戏曲文化之美转化为志愿服务之能、社会治理之力,已在徐汇、在斜土处处绽放。今年又有上海戏曲广播志愿服务队、宛平剧院·大宛集志愿服务队、米哈游“Yo热血”志愿服务队、南洋中学“南小艺”志愿服务队和如意越剧志愿服务队等五支服务队接力加入这个大家庭。
谈到“日晖有戏”赋予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参与者滔滔不绝。斜土街道的草根沪剧明星王桂发是社区沪剧队的一员,比起普通戏迷纯粹的欣赏,他更希望能够得到专业演员的指导,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准。过去五年里,因为斜土街道和市属六大院团签约“挂钩”,不仅定期能看到精彩的演出,甚至还能亲临排练现场。在社区里,王桂发看过的《敦煌女儿》《家·瑞珏》等排练还历历在目,他感慨:“观摩专业院团排戏对我们启发很大,为什么我们的折子戏演不像,听一听导演和演员的指点,我们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他所在的沪剧队,也正在为登上全新的舞台作着准备,团队的保留剧目沪剧《大雷雨》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复排中。

——“五宜五进+”,爆款戏曲打通最后一公里
今年,第五届“日晖有戏”戏曲文化生活节以“融合”为主题,以戏曲为媒,提升社区“五宜”——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五进”——戏曲进社区、进楼宇、进校园、进商圈、进街区等“戏曲+”主题活动,用创新的形式为传统戏曲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
11月-12月整个戏曲文化生活节期间,将布置、举办一批“家门口的戏曲空间”及“百场戏曲”活动,如斜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肇清党群服务中心、康晖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西岸金融城“站长小屋”、保利·时光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都将打造成“家门口的戏曲空间”。就在戏曲集市不远处的徐汇滨江水岸,原属上海南浦站旧址的一辆绿皮火车华丽转身成了戏曲主题艺术小火车,社区的孩子们用画笔画出了他们心目中的“日晖有戏”,妆点着这个充满奇思妙想的艺术空间。
在斜土街道这个宜居的戏曲社区,教科院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将在全新投入运营的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带来一套“戏韵身形”戏曲韵律操。这套操由上海戏校的戏曲身段表演老师李燕创编,在动作中融入戏曲身段,之后将在更多中小学及社区推广。如果说“戏韵身形”戏曲韵律操代表着宜养,“日晖有戏”系列课程则在宜学方面让市民随时随地都遇见戏曲,学戏、唱戏和传戏。在斜土街道,许多居民都时刻关注着戏曲动向,8K实景昆剧电影《邯郸记》从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斩获中国电影周金鹤奖·艺术贡献奖归来,引起不少戏迷热议。未来,在改建完成的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也是日晖电影院的前身,“日晖有戏”将开启戏曲电影“日晖行”——邀请《邯郸记》主创团队亲临现场,讲述戏曲电影故事,为斜土的戏迷朋友们带来影片导赏,一批精彩的戏曲电影也将轮番上映与观众见面。在肇清党群服务中心,传统戏曲“衣箱制”从后台走到前台,为市民带来一场戏曲文化探索之旅。在米哈游,昆曲的导赏和交互式演出,带给都市白领全新的戏曲国潮体验。在南洋中学,校友巴金的名著《家》将以沪剧导赏的形式再次回归。在上海京剧传习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生动诠释红色精神,红色主题演出、戏曲党课让市民在经典剧目中重温党史。在地标建筑徐家汇书院,将开设戏曲读书角,市民可以邂逅一批戏曲主题的经典读物与绘本,全家一起“悦读”戏曲。

今年全新发布的“宜游”戏曲精品路线图,则囊括了上海京剧传习馆、上海沪剧院等多家戏曲院团的老洋房,邀请市民阅读建筑、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宜业方面,本届戏曲文化生活节也有新举措,“日晖有戏”针对未来在戏曲领域希望有发展、就业的人群,建立“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宜业box日晖有戏站”,邀请剧院院长或HR担任社区职业导师,为辖区青年群体开展面对面的职业指导,生涯规划,为吸纳未来戏曲领域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在“日晖有戏”戏曲文化生活节,处处可见当代观众喜欢的表现形式、频频展现富有创意的跨界玩法,五周年大幕拉开,“日晖有戏”越唱越新,越唱越响。它让古老的戏曲艺术融合时代气息、融入前沿艺术,有“融”才有“破”,有“破”才有“跨”,“日晖有戏”为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一条新路。下一个五年,“日晖有戏”依然精彩可期。(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郑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