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看见生命力”多元共创艺术展在沪揭幕
2023年08月07日 17:09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7日电(李佳佳)由澎湃新闻联合拜耳中国举办、由青年艺术家李政钟策划的“看见生命力”多元共创艺术作品展近日在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正式开幕,吸引到参观者络绎不绝。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为更好地推广全民健康文化理念,进一步推进城市文化建设,澎湃新闻联合拜耳中国特将此次展览主题设定为“看见生命力”,本次活动同时采用线下艺术展览、圆桌论坛和线上直播逛展等多种形式,深入阐释生命力与不同领域的交织关系,吸引了大批市民现场参与以及线上“云逛展”人数超过三百万人次。

  本次展出的30件作品从前期公开征集的逾200件作品中经评委组评选得出。作品类型涵盖雕塑、油画、数字绘画等多种形式,带领观者进入多元的感知世界,唤起对生命力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展览的策划和布置也秉承了这一理念。本次活动策展人李政钟表示:“⽣命的奇妙之处在于其持续不断的变化,不停的轮回。从最原始的单细胞⽣物开始,⽣命潜移默化地创造着多样性。聚合成群、加强合作、互相依存,才形成了多样繁荣的⽣态系统。⼀切的⼀切,都在不断变迁中演绎出⽣命⼒的乐章。”

  本次展览还推出了线上小程序展出平台,并通过直播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云逛展”的机会。在场市民与线上观众跟随策展人李政钟与主持人陆斯嘉的脚步在展馆内共同体验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云上”生命力艺术欣赏之旅:数字雕塑《噪波花》将随机性作为创作的催化剂,承认生命的固有不可预测性和多样性;作品《母亲河》讲述了一个河流伴随着历史变迁,无数生命因此流动、延续、发展的故事。随着两位老师精彩的解读,每件艺术品以独特而精妙的方式,将生命力的美意与震撼交织于娓娓动人的叙事之中。

  澎湃新闻副总裁刘媛媛在致辞中表示:“艺术是一种独特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它能够超越语言的限制,触动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与思考。而生命力,则是每个人内心最为珍贵的财富,它驱使着我们追寻梦想、面对挑战,并赋予我们独特的创造力和韧性。我们举办这次艺术展,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通过艺术的表达,我们期待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与真实,用生命的力量创造美好的未来。”

  拜耳中国传播副总裁张蕾表示:“去年,我们通过科技范儿的‘未来大会’,与大家一起‘洞见生命力’,庆祝拜耳在华140年;今年,我们携手有态度的澎湃新闻和青年艺术家,邀请知名教授圆桌对谈,让科技、人文与艺术交汇,用有温度的‘看见生命力’,和大家一起直观感受生命的力量。未来,拜耳将继续发力科学创新和行业协作,用值得信赖的医疗健康和农业科技领域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为提升大家的健康力、向上力和共生力贡献力量,助力人们焕发精彩的生命活力!”

  当日下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高翔,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许纪霖,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海派艺术馆馆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磊,数字流行艺术家、本次艺术展览策划人李政钟等四位嘉宾围绕“生命力”这一主题,从科学、人文、艺术等不同角度展开圆桌论坛,探讨生命本真奥秘。

  李磊教授表示:“艺术是生命的一种表达方式。生命的表达可以分为理性和感性的不同方式,每个人都有感知生命的能力,只是多数时候我们的感官会被遮蔽。时代发展过程中感知力与理性的认知都不可或缺。”而关于艺术生命力的传承,他表示:“传承是生命的一个过程,包括血缘和精神的传承,每个肌体的存在都有其时代性。”

  对此,数字流行艺术家李政钟补充道:“数字艺术的魅力在于,在充满不可控与随机性的数字艺术展品中,随机序列隐含着生命艺术自由迸发的密码。艺术创作也在数字序列中得以永生传承。”

  被问及如何理解本次活动主题“生命力”,许纪霖教授表示:“生命力的理解可以包括肉身和精神两个层面。肉身的生命力依靠的是医疗科技的进步,帮助人们追求身体层面的健康;精神层面的生命力则是人类更深层次的追求与思索,艺术可以帮助人类焕发更好的生机活力。”

  高翔教授围绕艺术、科学与生命的关系表示:“艺术和科学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从零开始,‘无中生有’的艺术。艺术赋予科学发展的生命力,为科学理性同时赋予人类追求真理的浪漫情怀。”

  “在科学和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最大的竞争力就是我们的生命力。”论坛最后,许纪霖教授总结强调了生命力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澎湃新闻联合拜耳中国发起的本次艺术展作为一个交流与启发的平台,不仅让观众离生命科学更进一步,共同探索生命的奥秘,也用多元的艺术呈现形式,让大众感受生命力量,启发更多关于生命的思考。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佳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